青铜器等精工制品。商队往来频繁,不仅带动了经济繁荣,也架起了各国民间友谊的桥梁。
楚国商人王商远途跋涉来到秦国互市,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仅免交部分关税,还受到官方特别保护。回国后,他向同行们热情洋溢地描述:";秦国已非吾等想象中的蛮荒之地,而是繁华富庶、法令严明之邦!秦王对外国商人礼遇有加,实乃明君!";
类似的评价在各国商界流传,为秦国赢得了良好声誉,也为秦国商人走出国门创造了有利条件。
外交取得显着成果的同时,嬴渠梁并未放松军事建设,尤其注重巩固新占领土和加强边防。
一日清晨,秦军边境要塞内,嬴渠梁亲临视察,肃穆地注视着远方的边疆线。
";得地易,守地难。";嬴渠梁喟叹一声,";我军虽已占领河西广大地区,但若防守不力,恐怕会重新落入魏国之手。";
商鞅站在一旁,神色凝重:";陛下明见。臣已有周密部署。";他指向远方,";在那些关键要塞,我已增派精锐驻军,修筑了三重防御工事。";
手指移向山脊线:";沿边境线每隔五里,我们建立了烽火台,构建预警网络,敌军动向,一目了然。";
最后指向平原:";臣还组建了机动骑兵部队,驻扎在战略要地,可在最短时间内支援任何受到威胁的区域。";
嬴渠梁满意地点头,却又提出疑问:";这些部署固然完备,但我军远征在外,粮草运输必是难题。若敌军断我粮道,后果不堪设想。";
商鞅眉头微蹙,正思考对策,嬴渠梁却已胸有成竹:";朕有一策——在边境地区推行军屯制!让士兵们一面耕种,一面守卫。既减轻粮草运输压力,又增强边防力量。";
商鞅眼前一亮:";陛下神机妙算!此策确实一举两得!";
不久,这一防御体系便经受了考验。一个雨夜,魏国精锐部队悄然渡河,试图夺回失地。刚靠近秦军前哨,烽火台火光冲天,警报迅速传遍边境线。秦军骑兵如旋风般赶到,与前哨部队形成合围之势,魏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狼狈撤退。
这一战后,边境安定,再无国家敢轻易挑衅秦国防线。
军政外交稳步推进之际,嬴渠梁深知国内治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官员队伍的廉洁高效,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一日,商鞅急匆匆入宫求见,神色凝重。
";陛下,有紧急情况!";商鞅声音沉重,";臣最近查访新占区,发现有官员勾结地方豪强,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
";岂有此理!";嬴渠梁勃然大怒,";立刻逮捕审讯,严惩不贷!";
";陛下且慢。";商鞅深鞠一躬,";与其事后惩治,不如事前防范。臣以为,可建立严格的官员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嬴渠梁怒气稍平:";武安君有何良策?";
商鞅胸有成竹:";首先,建立督察制度,定期派御史巡视各地,暗访民情,考核官绩。";
";其次,明确奖惩标准,政绩突出者升迁重用,贪污腐败者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最后,允许百姓直接举报官员不法行为,一经查实,重奖举报人,以鼓励民众监督。";
嬴渠梁听罢,连连点头,又补充道:";再加一条——官员任期届满,必须接受财产审查!财产来源不明者,从重处罚!";
新的官员监督机制很快在全国推行。第一批巡视御史悄然出发,走村入户,体察民情。不久,新占区一名高级官员被查出贪污军饷,数额巨大。消息传到嬴渠梁耳中,他当即拍案而起。
";立刻处以极刑,全国通报!";嬴渠梁雷霆震怒,";让所有人都知道,秦国之法,不容挑战!";
这一处决震慑了一批心怀不轨的官员,同时,那些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官员被迅速提拔重用,形成了良性循环。短短数月,官场风气明显好转,政令畅通,民心所向。
官员系统日益高效的同时,嬴渠梁也没有忽视对贵族势力的管控。秦国自变法以来,贵族势力虽被削弱,但仍然根深蒂固,若处理不当,极可能成为变法的绊脚石。
一个雨夜,商鞅在私下晤谈中,向嬴渠梁表达了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