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东方刚出现鱼肚白的时候,房间里还是感觉异常的闷热 。刘森林悄悄地起来,拎起包裹,带上门,出了小区,叫了一辆大三轮车奔向了车站,上午九点多就到了明湖,又开始了他的补课生涯。八月初志华中学的第二年的教师招聘工作也拉开了序幕,这一次的教师招考工作是由市人事局和教体局主办的,学校只上报具体需要的人数就可以了,然后由市人事局和教体局再做统一安排。当然志华中学的老王是有先挑人的资格。根据今年志华中学的招生计划,所需各科教师五十多人,后勤人员十多名。本次招聘由于不是学校自己操作,今年招聘的人才比去年在能力上差了不少,其中的猫腻不说大家也明白,你像人事局长的儿子全市第一,财政局局长的闺女全市第二,等等。反正老百姓的孩子没有排在前十名的,都因工作单位的选择完全是按名次的优劣先后顺序来挑的。当老王和赵副校长到教体局去挑人的时候,郑充仁局长把他俩叫到办公室,事先给了老王一个名单,让他做到心中有数,应该说过去的一年郑局长对志华中学的支持、帮助是很大的,老王心中自然有数。所以郑局长的要求老王虽没完全照办,但也是八九不离十。照办完郑局长的指示,所剩名额也就非常有限了。前天晚上也没有月亮,闫海川领着他姑家的表侄徐彬到老王家去了一趟,临走时闫主任还把一个“信封”放在了老王家的茶几底下。老王拿着“信封”追出了老远,说什么也不肯收,闫海川就拉着徐彬一溜小跑地走了。王天赋拿着“信封”回到家,放在了公文包中,准备第二天上班后再还回去。老王今天到教体局一看徐彬的档案,小伙子还真不错,各项能力都比较全面,就是考试成绩靠后了些。老王思虑再三,动用了“信封”,去拜访了郑局长。郑局长就指示教体局工作人员把徐彬的名次往前提了提,徐彬的名字也就名正言顺地入了志华中学的教师名单。因此“信封”也就没必要再退给闫海川,老王把闫海川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把实际的情况一一说给了他,老王还似露非露地说“信封”是打点了教体局的领导了,尽管老王动用的只是“信封”的一部分。因为老王觉得徐彬这个事他真的是给帮了忙,受之无愧。另外他也觉得如果给他退回去,一是好像自己没帮忙;二是他也需要资金和教体局的郑局进一步搞好关系,总不能自己再掏腰包。闫海川自然是感恩戴德,毕竟是在他姑面前露了脸,如今大学生找个工作的确不容易,连考几年没指望的多的是,找到工作的大小考试也不下四五十场,一提“考试”二字绝大多数的求职者就想吐。如今徐彬第一次考试就能进入全市一流的中学教书,这在闫海川的姑看来那也是世代农民的老徐家,祖坟上冒了青烟。徐彬接到通知的当天下午,就直接到了闫海川的办公室,闫海川问徐彬有什么特长,徐彬说是在学校时,专攻了一年的新闻写作,当时也是想多学点东西多条路,从心里也没想到家乡建了这么一座好学校,如此好的机遇让他给撞上了。当然徐彬也没忘了多谢谢他这位表叔,说是下午请闫海川吃个饭。闫海川灵机一动,说那就叫上王校长和赵校长,董校长和办公室的张主任一块坐坐,看能不能在办公室谋个秘书干干,如能成功,将来干个校长也未可知。徐彬说那他需回家一趟,说是第一次请领导吃饭不能太寒酸了,闫海川说那倒不用,学校吃饭都有定点,到时他把字一签,什么事都解决了,老王也不会问那么仔细。徐彬也没再推辞,心想随后多买些东西到表叔家坐坐,就什么事也就都齐了。酒桌上,徐彬显得很老到,给每位领导都端了酒,董雪喝的自然是果汁。徐彬说是能到志华中学教书,能跟着各位领导工作真是三生有幸,另外对老王特别地殷勤,倒酒倒茶的时机把握得非常准确,倒多倒少的定位让每位领导都非常满意。闫海川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心想:这孩行,不简单。于是他就故意说道:“徐彬行啊,酒桌文化学得不少,是个干接待的料,不像是学中文的,倒像是个学酒店管理的。”“哈哈——哈哈——”大家都被闫主任的话逗乐了,其实大家都明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我在学校是团委的宣传干事,平时没少跟着校领导见了世面,让各位领导见笑了。”“宣传干事,那你的写作一定不错了!”闫海川又有意地跟了一句。“还行吧,马马虎虎。”“我们办公室还就缺个公文写得好的呢,要不跟着我干吧!”张鹏喝得有点多,没了顾忌。“就是进办公室,也得代课,至少还得是两个班的。”老赵想得还是他分管的教学。“那没问题,年轻人多干点没坏处,艺多不压身……”闫主任拍着徐彬的肩膀说。“那就先到高一教着课,办公室有事就叫上他帮忙,怎么样?”老王给老赵和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