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藩,势会威胁京城安稳。
沈易将率一小股精兵先行剿灭要点。柳如絮、顾清绮皆随行辅佐。
朝堂里有臣子暗暗质疑:“沈易才伤愈,如何即领军?莫非皇妃另有偏宠?”
可皇妃强势压下,表示沈易功勋显着,又有铁血之誉,最能先发制人。
沈易在殿中央肃然站立,心中却清楚:这是自己进一步立足朝堂的关键机遇,也有机会彻底结束父仇未断的暗线。
只是身体尚未全复,而“重生之力”能否在激战中再度帮他一臂之力?
会议末,皇妃特意看向柳如絮与顾清绮:“两位姑娘皆有协助沈易之功,这回边关出征,你二人可愿再陪同前去?”
柳如絮抱拳:“自然随行。”
顾清绮轻福:“臣女亦愿奉命。”
沈易心里微震:娘娘居然亲口点两位女伴与他出征?或许她已看出三人之间那种默契,甚至猜到他们的感情纠缠?他眼里闪过复杂情绪,只默默颔首称是。
散朝后,沈易回到临时府邸,终于能在这两三日里稍作休整。
他卸下战甲,看镜中自己:左肩有长长的刀疤,但皮肉已愈合得出乎意料地快,连他自己都心惊。
“重生之力”果然非同寻常,如果能完全掌控,也许在边关更可挥斩群敌。但这力量的来处,他仍懵懂,或许还需更多打磨。
这时,柳如絮与顾清绮双双来到沈易房外,想探他近况,却意外在门口碰面。两女互视瞬间,气氛微僵:
顾清绮先开口:“你也来吗?沈大人……该换药。”
柳如絮微侧身:“我也打算看看他刀疤如何。”言语虽淡漠,却无故带几分酸意。
二人默默对望几息,一同叹了口气:皆是想关心沈易。
他们敲门入内,见沈易抚肩坐在案前,面露疲惫;一见二女到来,眉宇却浮现暖意:“你们……怎么一起?”
柳如絮轻哼:“碰巧而已。”顾清绮抬手取出新药瓶:“正好合力替你敷伤。”沈易心头一软,温声让她们进来。
房中烛火柔和,柳如絮先行剪开旧绷带,动作虽凌厉却细节周到;顾清绮则在旁拭净血痕,为他上新药。
沈易不住看两女——一个冷峻坚韧,一个温婉细腻,皆为自己历经生死的伙伴。心里一股滋味难言。
他忽觉肩上那股暖流再度涌动,好似对二女的贴近产生某种共鸣?本来痛痒的创口竟逐渐放松。
他暗暗想:“若在现代,我岂能如此被两位心上人共同照料?可这里是古代,这一幕竟也成自然……”
柳如絮与顾清绮并未言明心事,但两人时而目光相撞,略带躲闪,再继续默契配合为沈易换药。
空气里悄悄浮动着暧昧的温度,却又因彼此克制,没直接点破。沈易沉浸这份柔和里,有些失神:若此刻永留,也未必不好……
翌日清晨,京城朝堂似风平浪静,实则赵尚书同党的朝臣尚潜伏不断。
他们一面表面对皇妃顺服,一面暗中打听沈易行踪,甚至谋思是否能暗杀沈易在出征前,毕竟他掌握怀王逆罪证据,又得皇妃重用,对他们最具威胁。
沈易不知情下,仍在府邸内修整;柳如絮警惕性高,嘱侍卫加强防备。
顾清绮也暗中给礼部旧友送讯,探查朝内是非——她本就是礼部女官,知不少同僚,或能挖出赵尚书余脉踪迹。
另一方面,皇妃也不放心沈易安全,密召宫中暗卫首领,令其在出征前后暗中护持。
她先前对沈易“奇快自愈”心怀疑惑,但更看重他忠义与功勋,无意逼问。
只要他能将边关余党剿灭,把大明安抚,她便全力相挺。
临近出征当夜,沈易正打算整理兵器,顾清绮轻步入内:“我写完奏章要呈皇妃,想确认你的边关计划。”
沈易微笑让她坐下,两人翻阅地图,言谈颇投机。
顾清绮察看他肩口旧疤,再度关心:“还疼吗?”
沈易柔声:“好多了。多谢你贴心。若无你一路照护,我恐难有此康复。”
顾清绮眸中漾出暖意,想起一路同行的种种冒险,眼神不禁流露爱慕。
她低声:“若你愿,我还能……”话未尽,却觉脸颊发烫。沈易捕捉到那片热度,心中也翻涌——正想回应,却听外面传来轻咳:
柳如絮在门口淡淡瞥来:“我送的兵书,你要看吗?”
她瞥了眼顾清绮,语调不冷不热,却可看出微醋意。
沈易轻咳站起:“好……先收着。”一时间气氛微妙。顾清绮见状,识趣退后。柳如絮也默不多言。
沈易抚着兵书,却愣神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