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的梧桐树抽出新芽。周雨桐躺在无菌病房里,机械义肢拆除后的创口缠满纱布。窗外传来游行队伍的呐喊声,大学生们举着"反细菌战"的标语走过东单路口。
"这是最新检测报告。"钱三强将文件递过隔离窗,"蓝晶变异株的基因锁被破解了。"他指着螺旋状图谱,"只要加入东北大豆提取的蛋白酶,就能逆转毒素。"
周雨桐的指尖抚过实验数据,突然定格在一组异常数值:"这些样本来自哪里?"
"山西武乡县。"护士插话道,"当地赤脚医生用陈醋熏蒸法治愈了三十多个患者。"
三天后,太行山深处的王家庄。周雨桐拄着拐杖走进土窑洞,药碾子旁的老中医正在研磨艾草:"当年打鬼子时,咱用大蒜汁治过日本人的霍乱弹。"
显微镜下,陈醋中的醋酸菌与蓝晶毒素结合,形成稳定的琥珀色晶体。钱三强激动得碰翻煤油灯:"酸碱中和!这是最朴素的化学原理!"
全国防疫会议连夜召开。周雨桐站在军用地图前,红蓝铅笔勾出三条战线:东北工业区生产醋酸制剂,华北农村推广土法熏蒸,华东沿海拦截走私药品。当她的拐杖指向海南岛时,电报员突然起立:"琼崖纵队急电!美军在榆林港投放新型菌株!"
榆林港的礁石上,周雨桐的胶鞋被浪花打湿。渔民老吴指着漂满死鱼的海面:"今早捞起个铁罐子,里头钻出会飞的蚂蟥。"他递上竹篓,里头的生物长着蚊翅蛇身,在醋酸溶液中剧烈挣扎。
"基因拼接的吸血虫。"周雨桐将样本封入液氮罐,"立即通知湛江防疫站,用石灰粉混合海盐喷洒海岸线!"
返程的运-5运输机遭遇强气流。周雨桐紧抱实验箱,透过舷窗看见雷暴云中穿梭的P-80战机。突然,机舱警报大作——右引擎吸入不明飞虫导致故障!
"跳伞!"飞行员嘶吼着打开舱门。周雨桐在千米高空拉紧伞绳,实验箱的定位信标在云层中闪烁。当她坠入五指山的橡胶林时,黎族猎户的火把已循着信标寻来。
"北京来的专家?"头人用生硬的汉语问道,手中弓箭仍对准她胸口。直到周雨桐掏出泛黄的《共同纲领》,封面的红星让众人齐齐跪拜:"是毛先生派来的菩萨!"
深夜的篝火旁,周雨桐用黎药捣碎变异虫体。头人突然指向星空:"先祖传说,毒瘴起时,地火会涌出圣泉。"他摊开兽皮地图,某处温泉标记旁画着镇陵炮图腾。
暴雨中的勘探异常艰难。当周雨桐跌入温泉裂隙时,洞壁的荧光苔藓照亮了惊人景象——天然蓝晶矿脉与硫磺共生,蒸汽中升腾的硫化氢正中和着菌株毒素。
"快取样!"她的呼喊在溶洞回荡。随行地质队员用铁锤敲下矿样,检测仪显示辐射值竟低于本底水平。这处李峰当年勘探过的矿脉,才是真正的净化之源。
三个月后,广州商品交易会上,各国客商争抢着"五羊牌"消毒剂。周雨桐站在展台后,看着金发碧眼的商人将醋酸制剂装入印着红十字的箱子。她清楚记得,同样的箱子曾装过美军的细菌弹。
板门店谈判桌前,美方代表擦拭着冷汗。志愿军防疫队当众演示:将蓝晶毒素注入公鸡体内,再喂食掺醋的饲料。当公鸡扑棱着翅膀恢复生机时,各国记者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深夜的鸭绿江畔,周雨桐将最后一块蓝晶原石沉入江心。月光下,二当家带着黑虎寨的老兵们唱起改编的民谣:"金达莱那个红艳艳,蓝晶花那个亮堂堂..."歌声中,对岸的新义州灯火渐次亮起,宛如大地上流淌的星河。
哈尔滨制药厂的流水线已转产青霉素,工人们正在拆除"蓝晶车间"的标牌。周雨桐的实验室里,钱三强盯着新到的苏联设备若有所思:"科学院准备开展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
窗外飘起1952年的第一场雪,覆盖了厂区残留的蓝色结晶。周雨桐摩挲着抗美援朝纪念章,金属表面倒映着万里晴空。她知道,这场用科学书写的战争,终将化作民族复兴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