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亲信,在彭玉麟营中胡作非为、散播谣言、扰乱军心,到处散布对彭玉麟不利的消息,包括他曾两次请求曾国藩诛杀曾国荃之事,在湘军中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彭玉麟声誉 。彭玉麟得知后忍无可忍,将柳寿田绑起来,撤了他的职,割掉他的耳朵,严令他不准再回江宁找曾国藩、曾国荃 。随后,彭玉麟第三次致信曾国藩,希望他以大局为重,诛杀胡作非为的曾国荃。曾国藩得知柳寿田被处置,又收到彭玉麟请求诛杀曾国荃的信后,大为愤怒,回信责问彭玉麟为何擅自将柳寿田撤职割耳,为何仇视曾国荃,几次三番想诛杀他 。
彭玉麟收到回信,知道事情再扩大可能导致他与曾国藩决裂,心中十分痛苦。他敬重曾国藩,视其为恩师,但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容忍曾国荃的恶行。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不再对此事发表意见,但心中的正义之火从未熄灭 。彭玉麟三次弹劾曾国荃的事迹轰动一时,人们对他的刚正不阿和坚持原则敬佩不已,也对他与曾国藩之间的矛盾感到惋惜。但彭玉麟始终认为,为官者当以公事为重,私交再好也不能影响公务,他的这种精神成为后人敬仰的榜样 。
彭玉麟在晚清官场得罪众多权贵,却能平步青云,最终官至兵部尚书,背后有着诸多关键原因。
咸丰三年(1853年),彭玉麟响应曾国藩号召,投身湘军,全力投入水师组建。当时水师建设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重重困难,但他毫不退缩,亲自参与战船设计制造,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广纳贤才,精心制定水师规章制度。湘潭之战中,面对密密麻麻、连樯十里的太平军船只,彭玉麟身先士卒,站在船头与战友制定战术,将湘军水师分成三队联合攻击。战斗打响,他手持利刃,带领士兵冲向敌船展开近身搏斗,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鲜血染红江水。他的勇猛激励着湘军将士,经过苦战,湘军成功击败太平军,取得湘潭之战胜利,彭玉麟也在军中声名鹊起 。
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攻岳州,彭玉麟采用诱敌之计,派遣小船引诱太平军,待其船队争相而出,预先埋伏在君山和雷公湖的军队迅速出击,两翼包抄,击毁太平军船只一百余艘。战斗中他手臂被流矢射中,简单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极大鼓舞了湘军士气 。之后进攻擂鼓台,面对太平军十倍于己的船只数量,彭玉麟和杨岳斌分别率领水师深入敌船阵,巧妙穿梭,扰乱太平军阵型,最终成功攻破擂鼓台,他的勇猛和谋略深受将士推崇 。
总兵陈辉龙率新军出战,因地形不熟船只搁浅被太平军攻陷,陈辉龙等人先后受伤落水身亡,形势危急。彭玉麟和杨载福临危不乱,迅速组织力量击退敌军,避免了更大损失,经此一役,湘军水师更加倚重彭玉麟和杨岳斌 。八月进屯沌口攻取武昌,彭玉麟亲自驾驶战船冲在最前面,带领湘军放火烧毁太平军营寨堡垒和船只,成功收复武昌、汉阳,论功被提升为同知 。
半壁山、田家镇之战,太平军防御工事固若金汤。彭玉麟与杨岳斌制定大胆周密计划,将湘军水师分成四队,头队砍断江中铁锁,二队掩护,三队火烧太平军船队,四队守护水师老营。12月2日,铁匠出身的孙昌凯带领头队轻舟出发,彭玉麟叮嘱不要发炮、不要仰视,直接到达铁缆之下。头队官兵依计而行,在二队炮火掩护下成功凿出缺口,彭玉麟、杨岳斌亲率二、三队水师上下夹攻,与太平军鏖战一整天,太平军战船大多被烧毁,被迫东撤。彭玉麟凭借卓越指挥才能和顽强战斗精神,带领湘军取得关键胜利,声名远扬,成为湘军水师核心人物 。
湘军继续前进至湖口附近,遭遇石达开率领的援军,湘军水师受挫,曾国藩坐船被太平军俘获,彭玉麟随外江水师残部返回武汉 。4月太平军三占武汉,彭玉麟重新招募士兵造船,建立新军,与杨岳斌分别统领。与胡林翼约定攻打汉口,在鲇鱼套打败太平军,后又进攻塘角,焚烧敌船二百多,因功被授予浙江金华知府 。7月移军屯口途中,彭玉麟坐船桅杆被太平军炮火击中,船在江上打转,危急时刻跃入部将成发翔的舳板才得以得救,他的豁达沉稳让将士们更加钦佩 。8月协同胡林翼陆师企图夺回汉口,久攻不下,彭玉麟激励部众,亲自率师奋击,冲入太平军船队,从襄河口砍断铁锁浮桥,毁坏北岸火药库,进入襄河,乘夜扑汉阳,擒获太平军首领,虽最终被迫撤出战斗,但他的英勇表现和出色指挥得到胡林翼赞赏,胡林翼上疏陈述其“忠勇冠军”,朝廷嘉奖他“以道员记名” 。
曾国藩在江西水军受挫,多次召彭玉麟协助。彭玉麟告假回长沙后急忙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