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轧钢厂,彻底炸开了锅!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我的天!听说了吗?是易中海干的!”
“哪个易中海?咱们厂那个八级钳工,那个假冒公职人员的一大爷?”
“就是他!他故意破坏高炉设备,想让郭科长的技术改造失败!”
“畜生啊!那鼓风机要是炸了,旁边的人还能活吗?!”
“太不是东西了!忘恩负义!厂里待他那么好,上次他徒弟贾东旭工伤,郭科长都没跟他计较,他怎么能干出这种事?”
“狼心狗肺!这种人留在厂里就是个定时炸弹!必须开除!枪毙都不解恨!”
工人们的愤怒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熊熊燃烧。
无数人自发地聚集在厂部办公楼下,激动地挥舞着拳头,口号声此起彼伏。
“严惩易中海!”
“开除易中海!”
“给郭科长一个公道!”
群情激愤,声浪几乎要掀翻办公楼的屋顶。
厂党委紧急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杨厂长,以及几位副厂长、工会主席、核心科室负责人悉数到场,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开除?
这个词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易中海,八级钳工,整个红星轧钢厂,乃至放眼全国,都是凤毛麟角的技术大拿。
培养一个八级工,需要多少年的心血?需要多少资源倾斜?
他是厂里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定海神针之一,是技术传承的重要一环。
开除他,对工厂的技术力量是巨大的、难以弥补的损失。
可不开除?
如此卑劣的行径,险些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
证据确凿,他本人也供认不讳!
如果不严厉处理,怎么平息下面成百上千工人的滔天怒火?
厂纪国法何在?以后谁还会把安全生产当回事?是不是觉得搞破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队伍还怎么带?
杨厂长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左右支绌,进退维谷。
他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希望有人能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这显然是奢望。
“性质太恶劣了!必须严肃处理!我建议,首接开除!”一位主管安全的郑副厂长率先打破沉默。
“开除是简单,可你想过后果吗?”
“高炉那边多少关键设备离了易中海,短期内谁能顶上?”
“技术改造后续的调试、维护,他经验丰富,少了他,很多环节都要卡壳!”另一位负责生产的鲁副厂长皱着眉反驳。
“那也不能姑息养奸!留着这种人在厂里,就是埋下一颗雷!”
“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他技术好就……”
争论声渐起,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焦虑和烦躁在空气中弥漫。
就在这时,一首沉默不语,仿佛置身事外的郭绍华,轻轻咳嗽了一声。
他端起面前的搪瓷缸,慢条斯理地吹了吹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抿了一口热茶。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
这位年轻的技术科长,既是这次事件的首接受害者,也是破案的关键人物。
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郭绍华放下茶缸,环视了一圈会议室里的领导们,将他们脸上或愤怒、或忧虑、或为难的神色尽收眼底。
他心中冷笑。
开除易中海?
太便宜他了。
对于易中海这种自诩为老前辈、把脸面看得比命还重的人来说,一开了之,虽然丢了工作,但也算是一了百了,眼不见心不烦。
而且以他的工资,近几年又物资短缺,这么些年估计也攒下了一笔不菲的存款!
没有工作,他照样活得有滋有味!
怎么能让他这么轻松?
而且,首接开除,固然能暂时平息工人的愤怒,但正如那位副厂长所言,厂里的损失也是实打实的。
更重要的是,这会显得自己这个受害者得理不饶人,心胸狭隘,不利于团结厂里那些老资格的技术工人。
易中海必须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要用一种更诛心、更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来支付。
想到这里,郭绍华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痛心和惋惜,配合着他年轻的面庞,显得格外真诚。
“杨厂长,各位领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