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闺蜜,她总说现在吃不到老味道了。\"
\"给我来五袋!\"快递小哥挤过来说,\"我给网点的同事带,他们上次尝了张大爷的木梳,现在天天问我酱菜啥时候卖。-0¨0_s?h¨u?./n?e~t.\"他突然想起啥,\"刘奶奶,能开发个'快递员套餐'不?耐放、下饭,装在包里不占地方那种。\"
刘奶奶眼睛一亮:\"这主意中!我让碰撞坊的小吴设计个小包装,下次你再来取!算你两小时积分,换我新腌的糖醋蒜!\"
陈叔的竹篾摊前更热闹。年轻妈妈们抢着买竹篾婴儿车凉席,说比塑料的透气;小姑娘们围着发光星星灯拍照,发朋友圈说\"这是爷爷辈的浪漫\";还有个开咖啡馆的老板,一下子订了二十个竹篾灯罩:\"挂在店里肯定有格调,比网上买的有故事。\"
陈叔乐得合不拢嘴,打手语比划着让小虎翻译:\"他说下周能做出来,让您来取的时候带杯拿铁,他想尝尝啥味儿——不算积分,算交朋友!\"
\"时光复刻区\"也不冷清。穿西装的男人对着台复刻的老式拨号电话发呆,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李老师爱情见证物·1985年款·可正常拨号,铃声是纺织厂老钟声\"。
\"这电话我爸当年也有一个。\"男人拿起听筒,突然红了眼眶,\"他总说跟我妈处对象时,拨个电话得等半小时,现在打视频一秒就通,可总觉得少点啥。\"他扭头问林深,\"这能订做不?我想给我爸弄一个,让他跟老战友打电话用。\"
\"能!\"林深指着旁边的登记表,\"陈叔的竹篾、张大爷的木头、刘奶奶的包装,都能定制。填个单子,交五块钱定金,做好了通知您,能用积分抵尾款。\"
中午时分,展销会的香味混在一起,有酱菜的咸香、木头的清香、刚出炉的烤红薯香——那是王大姐的摊位,她用共享站的烤箱烤红薯,换大家的创意点子。
\"我这红薯是沙地种的,\"王大姐边翻红薯边说,\"有人说能做红薯干,有人说能做红薯饼,你们说哪种好卖?\"
小虎举着半块红薯喊:\"做红薯机器人!用3d打印身子,里面装红薯干!\"逗得大家直笑。
沈砚舟举着相机拍这热闹场面,突然被人拽了拽衣角。回头一看是李大爷,他手里攥着个布包,打开来是块老式机械表,表壳有点磨损,表盘却擦得锃亮。
\"小沈你看,\"李大爷指着表,\"这是我结婚时买的,修表师傅说零件坏了配不到,我想让档案馆复刻个新壳子,再让张大爷做个木盒,能当展品不?\"
\"太能了!\"沈砚舟赶紧拍照,\"这表比那些古董表有故事,我这就帮你登记,让碰撞坊的人出主意,保证做得漂漂亮亮的!\"
下午,区里的领导带着记者来视察,刚进广场就被张大爷的直播吸引了。老爷子正举着把木梳说:\"这梳齿得留三分空隙,就像过日子,得给彼此留余地......\"
\"这才是活态传承啊!\"老领导握着张大爷的手直夸,\"不把老手艺藏起来,还让它跟现代生活融到一块儿,年轻人喜欢,老辈人自豪,不容易!\"他指着展销会的横幅,\"这展销汇办得好,要让更多社区学着做,让好东西走出社区,走进更多人家。\"
记者们扛着摄像机到处拍,镜头里有刘奶奶教年轻记者腌菜,有陈叔和小虎演示竹篾编手机套,还有穿西装的男人帮张大爷打包木梳,说要寄给深圳的客户。
\"您这木梳还往外地寄?\"记者好奇地问。
\"那可不!\"张大爷得意地说,\"昨天有个广州的姑娘,看直播买了把木梳,说要送给她奶奶,老太太总念叨以前的木梳用着顺手。我还教她奶奶用微信视频,让她看着我做木梳——算两小时积分,换她给我讲广州的木梳手艺!\"
傍晚时,展销会的账本统计出来,林深拿着计算器笑得合不拢嘴:\"张大爷的木工品卖了八百多,刘奶奶的酱菜六百多,陈叔的竹篾制品一千二,连小虎的3d打印竹蜻蜓都卖了一百多!\"
\"更厉害的在这儿!\"沈砚舟举着手机,\"直播后台显示,有二十多个外地订单,还有三家商铺想长期合作。区领导刚才说,要帮咱对接电商平台,让这些好东西能卖到全国各地去。\"
张大爷突然一拍大腿:\"那咱得弄个'社区品牌'!就叫'街坊好货',不管是谁做的,都得打上这牌子,保证质量!\"
\"我来设计logo!\"做设计的小姑娘举手,\"就用传习所的榫卯、档案馆的老物件、共享站的循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