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造纸厂运废纸,半路车翻腿断。这个年代医疗水平受限,杨建军一条腿被截肢了。
病床上,杨建军恳请物资回收公司领导,让儿子接班,他这样实在没办法再上班了。
领导一考虑,同意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不足十五岁少年杨明接替父亲杨建军工作,成了一名收购站“童工”。
杨明被分配到远离京城的西郊工作,大致位于后世三环外西环里,这个地点此时代算远郊。
家里没自行车,他只能每天赶头班公交上下班。通往西郊的公交每两个小时才有一辆经过工作地方,导致他每天天不亮就要爬起来赶公交,下班等一个多小时才能坐上回城车,到家己经很晚了。
杨明对于能逃离学校去上班还是很开心的,虽说是一份收破烂的工作,但他知道,他要不顶替爸爸上班,家就完了。
这年代俩人要想生活下去,必须有个人上班才能领到各种票证,用来购买粮食及副食品。
收购站编制有三个人,除了五十多岁的老站长和每个月来一次的女会计,就只有杨明了。
所谓的收购站其实是个小型中转站,西城各个小收购点放不下了,就送到这里来。
他的工作就是整理码放好品种,站长每隔一段时间去联系物资回收局,统一送往各个大存放处或工厂。
站长家在冀中,过年站长要值班,所以趁现在没什么事,就开始休假回家了,杨明夜里需要留下来值班。
站长走了五六天还没回来,他带的白菜萝卜吃完了,就冒着大雪去买食品。
不想回来后受了风寒,躺下就开始浑身哆嗦打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