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的“土蒸汽机”吭哧吭哧喘着粗气,终于成功带动了冲压铜盂的冲床!那“哐当!哐当!”的动静,震得工坊顶棚落灰,却宣告着临江军工一脚踏进了半机械化的门槛!工匠们围着这铁疙瘩,眼睛瞪得像铜铃。
经过无数次失败,黑炭发现加点锡确实能让铅弹头硬气不少。三七也从矿渣里扒拉出点含锑的宝贝,虽然不纯,混进去效果更妙。一种更硬实的“铅锡锑”合金弹头开始小批量冒头。
手榴弹的引信成了难啃的硬骨头。参考土雷管和缴获的洋玩意儿,黑炭带人鼓捣出几种“土洋结合”的拉发/击针延期引信,结构糙是糙点,可反复摔打浸水测试下来,哑火率比那娇气的导火索低多了。
那些报废的枪管被截短、扩口,配上木托和击发机构,几支丑得惊心动魄却杀气腾腾的“大喷子”赶制出来了。王栓柱兴冲冲试了一发,填满铁砂碎瓷的弹丸喷出去,三十步内一片狼藉!他拍着大腿,震得工坊嗡嗡响:“好家伙!守城近战,这玩意儿比十把刺刀还顶用!”
军工坊的炉火,在陆昭明“跳一跳够得着”的点拨下,淬炼出的不仅是武器,更是临江城工业的嫩芽和工匠的魂灵。叮叮当当的锤打、蒸汽机的哐当、试验爆炸的闷响,成了希望最硬气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