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九十一章 藤影护仓

第九十一章 藤影护仓

小松枝的新褂子,咿咿呀呀伸手去够晃动的鱼。她接过鱼,指尖冰凉,脸上是温婉的惊喜,“晚上用新油爆炒一点,鲜掉眉毛。”

父亲秦老汉放下刚编了一半的柳条筐,大步流星走来,接过那卷沉甸甸的老藤,粗糙的大手用力捋了捋藤身,感受着那份坚韧:“好藤!老韧!够劲儿!赶明儿编个粮囤围子,苞谷粒儿一粒都跑不了耗子嘴!”他掂了掂那口袋羊肚菌,又看看那两尾鲜鱼,中气十足地笑道,“好家伙!这菌子金贵!柱子这趟赶山,手气旺!”他精神抖擞,面色红润,那条伤腿蹬在地上,千层底布鞋沾着新鲜的泥土草屑,透着十足的生气。

晚饭的香气里融入了山珍的极致鲜美与河鲜的清甜。金黄的玉米碴子粥热气腾腾。灶上,新铁锅里用新榨的菜籽油爆炒着一小碗撕成小块的羊肚菌,油温激发出难以形容的浓郁异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小院。一盘清炒嫩蕨菜(前几日采的,用盐略腌过,依旧碧绿),只用了几滴油,清爽脆嫩。一盘淋了野蒜泥和粗盐的凉拌马齿苋。主食是厚实的玉米面贴饼子,一面焦黄。

父亲盘腿坐在院里的青石板上,抓起一个焦黄的贴饼子,掰开,小心翼翼地夹了一筷子油亮喷香的爆炒羊肚菌塞进去,满足地咬了一大口,细细咀嚼,眼睛都眯了起来:“香!真他娘的香!这味儿,皇帝老子也未必常吃!”他滋溜喝了一大口热粥,额头上沁出汗珠,红光满面。

周晓兰小心地把剔干净刺的细鳞鱼肉吹凉,喂给怀里的秦晓柱。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盯着爷爷碗里那黑乎乎、香喷喷的蘑菇。

“小丫,尝尝这羊肚菌,”母亲把一小块炒好的菌子夹到她碗里,眼神带着笑意,“山里的宝贝,养人。你哥认得准,你也多记着模样。”她气色红润,脸颊丰腴,连说话的声音都透着一股中气十足的安稳。

小丫用力点头,把那块滑溜溜、带着奇异浓香的菌子放进嘴里,小脸瞬间亮了起来:“好吃!像……像肉,又比肉香!”逗得父亲哈哈大笑。她飞快扒完饭,跑到绳栏下,踮着脚,小心地整理着新缠上去的青藤,又跑回屋,拿出她的宝贝本子和铅笔,趴在炕沿,借着油灯的光,认真地画下一朵蜂窝状的羊肚菌,旁边歪歪扭扭地写上“羊”字。

次日清晨,院子里响起富有节奏的敲打声。秦铁柱找出几根笔首匀称的橡木棍,截成等长。用柴刀削尖一端,深深钉入院角干燥通风处的地面,围成一个齐腰高的方正框架。那卷粗韧的老藤被浸入温水中泡软,增加柔韧性。他坐在小马扎上,手法熟练而沉稳,将泡软的老藤在木框架上纵横交错地编织起来。粗藤为经,稍细的藤条为纬,经纬交织,压一挑一,逐渐形成细密均匀的网格。手指翻飞间,一个结构扎实、网眼细密、透着古朴粗犷气息的粮囤围子渐渐成形。

“这围子密实!”父亲秦老汉拿着几根削好的木楔走过来,帮着加固框架的接榫处,“耗子钻不进,粮食还能透气,好!”他用力捶打着木楔,那条伤腿稳稳蹬地,腰背挺首,动作间充满了力量感。

周晓兰抱着孩子在一旁看着,眼神温柔:“这下秋后收的苞谷有地方存了,不怕霉也不怕耗子。”

新编好的藤条粮囤围子被稳稳安置在干燥通风的厢房角落,散发着老藤特有的清苦与坚韧气息。泡藤的水渍在地上洇开一片深色,很快被午后的阳光晒干。小丫好奇地伸出小手,摸了摸那紧密结实的藤网。

傍晚,灶房里飘出新米混合着碎豆角的清香(用羊肚菌和部分鱼干从邻村换了些细粮和豆角干)。爆炒羊肚菌的余香似乎还顽固地萦绕在梁间。新编的藤囤围子在暮色中沉默伫立,如同一个忠诚的卫士。绳栏上,青藤的翠绿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与银白的桦皮相映成趣。

熊油灯点亮,光晕温暖。昏黄的光透过高丽纸窗,清晰地映出一家人围坐的身影,投在厚实的新泥墙、丰盈的绳栏和新添的藤囤围子上。绳栏间,皮毛、干货、青松枝、石苇草、银白桦皮、缠绕青藤的影子与熏肉架上垂挂的肉条影子交织成一片生活的丰饶图景。

父亲滋溜喝了一口混着豆角干的稠粥,目光缓缓扫过:厢房角落沉默结实的藤囤围子,灶台壁龛里银白的桦皮盐罐,绳栏上层油亮的皮毛,中层累累的干菜药草,新添的青翠松枝、深绿石苇、银白桦皮和缠绕的青藤,檐下熏架上油润的肉条。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那藤影交织的粮囤上,花白胡子在灯光下微颤。

“囤起了,藤缠了,山珍也入了仓,”他声音不高,却像老树根般沉稳,“粮有藤卫,盐藏桦心,日子像这老藤编的网,越勒越紧实了。”他看向沉默扒饭的儿子,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