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五十年代的猎人传奇 > 第一百零九章 桐油新墙

第一百零九章 桐油新墙

新得的鹿茸角裹在油纸包里,放在柜子最上层,隔着纸也能闻到淡淡的、带着生腥气的药香。?y^o?u!s,h/u/l\o^u`./c~o\m/秦老汉捏着新换的半块深褐色茶砖,凑到鼻子下深深吸了一口,花白胡子满足地抖着:“老茶砖,熬奶茶刮油,秋里贴膘正好!”

新熬的雪白猪油凝在粗陶盆里,油光润泽。秦铁柱用木片剜下一大块,丢进厚实的新铁锅,灶膛里松柴火正旺,“滋啦”一声,浓郁的荤香瞬间爆开,金黄的油渣在滚热的油里迅速膨胀、翻滚。小丫踮着脚,小鼻子使劲吸着香气,脸蛋被灶火映得红扑扑。晓柱在周晓兰怀里,咿咿呀呀地朝锅里金黄的油渣伸手,头上翎羽轻晃。

“水囊灌满了薄荷水,挂门边钉子上。”周晓兰将晾凉的、带着清气的薄荷水小心灌进那个绷得浑圆的野猪膀胱里,半透明的囊壁在晨光下泛着微光,“下地带去,晌午喝一口解乏。”

秦铁柱的目光掠过厢房斑驳的土坯墙。经年的雨水浸蚀和烟火熏燎,墙泥大片剥落,露出里面发黄发糟的麦秸和土坯,几道裂缝蜿蜒如蛇,透着风。新铺的茅草顶遮住了天上的雨,这西壁的破败却藏不住。

“爹,墙泥酥了,裂缝透风。趁天好,和点新泥,把墙抹了。”秦铁柱一边将炒得金黄油亮的鸡蛋盛进粗瓷盘,一边说。

秦老汉放下茶砖,古铜色的脸转向斑驳的土墙,眉头微皱:“是该抹了!老泥吃不住劲,一碰就掉渣。光有泥还不行,得有点筋骨,掺上剁碎的麦秸才好使,抹上去才挂得住,不开裂。”他搓了搓粗糙的大手,“今儿我去趟公社,用这鹿茸角,看能不能换点桐油回来!桐油和进泥里,抹墙又亮堂又防潮,虫子都钻不透!”

通往公社的山路尘土在晨光里浮沉。秦铁柱背上背篓。里面装着粗麻绳、几卷细韧的钢丝、磨刀石、盐袋、一大包喷香的炒黄豆粉,还有那把短柄小铁铲。腰间五西式手枪套紧贴腰侧,冰凉的金属感透过薄衫。肩上依旧是那杆沉默的53式步骑枪。7.62×54mmR凸缘弹在五发内置弹仓里安静蛰伏。今天他要去西沟下游那片水流平缓、芦苇丛生的河湾。开春鱼群溯流产卵,正是下“鱼梁子”(一种固定于河中的拦鱼装置)的好时候。河湾地形开阔,但芦苇茂密,需防备水獭等捣乱的家伙。五西式的威慑和53式对水生动物的停止作用是保障。他习惯性地调整了一下肩带,让枪身更贴合后背。?3/捌,墈·书/蛧- ^庚′辛·醉¢快?

山路蜿蜒,向阳坡的草叶上露珠己干。空气中混合着尘土、野花和远处河水的微腥。秦铁柱步履沉稳,目光锐利地扫过路面:几串细小的爪印从河边延伸进草丛,是水獭;河滩湿润的淤泥上,散落着一些被咬碎的螺壳和小鱼骨;远处河湾方向,传来一阵阵鱼儿跃出水面的“噼啪”声。

他循着水声,来到河湾一处水流回旋、形成大片缓流的区域。岸边芦苇茂密,水底水草丰美。河床在这里陡然变宽,水流平缓,正是鱼群喜欢聚集、溯流而上的地方。秦铁柱放下背篓,抽出开山刀。对付鱼群,“鱼梁子”需要稳固和引导。

他选了一处河道相对狭窄、水流稍急的咽喉位置。先用小铁铲在河岸两边挖出深坑,埋下两根碗口粗、顶端削尖并用火烤硬的硬柞木桩作为主桩,入泥极深,露出水面约三尺。接着,用韧性极好的新鲜柳条,在主桩之间纵横交错、密密匝匝地编织成一道倾斜插入水中的“V”形篱笆墙(鱼梁主体),柳条缝隙仅容小鱼通过。篱笆墙的尖端,正对着下游水流稍缓处。

“V”形尖端下方,水流被篱笆阻挡、引导汇聚,形成一个流速更缓的回水窝。他在回水窝的水底,用石块垒砌了一个浅坑,坑底埋设了一个用坚韧藤条编织的、口小肚大的倒须笼(鱼篓)。鱼篓口正对着水流冲下来的方向。

最后是诱饵和伪装。他在“V”形篱笆墙的上游一侧,撒上了厚厚一层碾碎的炒黄豆粉和少许雪白的精盐粒。浓郁的豆香和咸味随着水流向下扩散。鱼篱笆和木桩都用附近河里的淤泥、水草和芦苇叶仔细涂抹覆盖,融入环境。

布设完毕,他背上枪,如同融入岸边的芦苇丛,悄无声息地退入侧后方一片高大的蒲草丛中。53式步骑枪横架在盘结的蒲草根上,枪口指向鱼梁方向。他透过缺口式照门与刀形准星构成的三点一线,冷静地观察着水流、鱼梁、以及更远处的河面。芦苇丛中,水鸟偶尔发出几声鸣叫。

时间在等待中流淌。阳光炽烈,河面波光粼粼。突然,上游河面传来一阵密集的“噼啪”声,水花翻腾!一群银光闪闪的鲫鱼和鲤鱼,正奋力溯流而上!它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