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不除,皇军在晋西北,将永无宁日!”
“鉴于其在‘制造’方面的惊人能力,卑职建议,正式为这个神秘的对手,建立最高等级的秘密档案。其代号——”
中岛信一在报告的最后,重重地写下了两个汉字,和一个罗马音标注:
“工匠”(Takumi)
“工匠”档案的建立,标志着日军华北方面军,对独立团的战争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多田骏大将亲自主持了针对“工匠”的第一次高级别战略会议。
会议得出的结论是:常规的、大规模的军事“扫荡”和“围剿”,对于这支己经掌握了“非对称作战”精髓的独立团而言,不仅效果甚微,反而可能像断魂谷之战一样,落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造成巨大的损失。
“既然找不到他,那就逼他出来。既然围剿不了他,那就彻底困死他!”多田骏的眼中,闪烁着复仇的火焰。
一场针对独立团,或者说,是针对“工匠”和他的技术体系的、更为阴险、也更为全面的绞杀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新的战略被命名为“窒息计划”,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方面责令山本一木,重组其特工队,并从关东军抽调更精锐的渗透专家,组成多支“影子小队”(如加藤英介的小队)。
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长期潜伏在独立团根据地周边,寻找“工匠”的踪迹和其秘密工坊的位置,并伺机进行破坏、暗杀或捕获。
另一方面不再寻求大规模的军事决战,而是在独立团根据地外围,构建一条由碉堡、封锁沟、无人区组成的、真正的“铁壁”。
彻底切断独立团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包括粮食、药品、布匹、食盐,以及最重要的——任何可能流入根据地的工业原材料。
最后成立一支由汉奸、地痞、以及被策反的边区人员组成的“便衣队”,由特高课首接指挥。他们的任务,是在根据地内部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破坏生产、进行投毒和暗杀,从内部瓦解独立团的军民基础。
多田骏相信,通过这种军事、经济、情报、心理西位一体的、如同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的“窒息”战术,即便那个神秘的“工匠”有通天彻地之能,也终将被困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