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月交响曲 > 默认卷(ZC) 文字宣传到乡间

默认卷(ZC) 文字宣传到乡间

最近开封各中等学校里有一部分热心救亡工作的男女同学,每礼拜天分成许多小组到乡间宣传。他们的宣传方法不外乎演剧,唱歌,讲演和谈话,偶然他们在村路口贴几幅漫画,一两张报纸。但漫画的意义往往不为农人所了解,至于报纸,就连最有学问的庄稼人也感到头疼。同学们每星期只有一天能够和农人接近,而所使用的方法又是这样的不完全,无怪乎他们的宣传工作还谈不上深入。在宣传员同农人不能天天见面的情形之下,文字和图画就显得特别有用。许多人抱着一种错误见解,说乡下人识得字的太少,在宣传上笔杆几乎无用武之地。这错误,一则是由于不明白农人心理,二则是把乡村的文化水准看得太低。其实,乡下人把文字看得非常神圣,只要是写在纸上的或印在书上的,都容易使他们相信不疑。我们下乡宣传为什么能叫听的人不由不信?第一个理由还是他们看我们是有学问的读书人。一个村子里不一定全是睁眼瞎子,假若你详细调查一番,你就知道差不多有百十户的村庄里,往往有好几位可以写文约同记账的识字人。乡下人看见新出的布告或什么招子,总要关心的向这班识字人请教,识字人也以能讲解那些布告或招子为无上光荣。有时这班识字人把布告或招子讲解得驴头不对马嘴,而听的人依然相信,就是因为他们太崇拜文字。我们明白这一切乡下情形,如今就该谈谈怎样利用文字这种宣传的好工具。不过我所谈的仅是一些提起笔来随即想到的材料,希望有实践经验的朋友们多多的加以补充。

第一,我们来谈谈用什么东西写字。

如果在纸上写字,当然是毛笔和墨汁最好。不过在乡下作宣传,文字还是在墙壁上写的时候多。尤其自从开战以来,纸的来源几乎断绝,我们更应该尽可能的节省纸张。墙头上写大字,毛笔和墨汁一则不合用,二则太费钱,三则在穷乡僻地也不容易买到。如今我们每礼拜一次从城市到乡下,当然可以带着毛笔和墨汁,可是如果我们是游击队,或是在山野间长途奔跑的宣传队,就不会有这种便利了。这儿,除毛笔和墨汁之外,我把几种能写字的东西介绍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写白字我们可以用石灰或者白土;假若是不花钱可以弄到石膏的话,就把石膏放在锅里炒一炒,拿来应用。写黑字可以用煤末,没煤的地方可以用锅烟子。石灰加煤末可以配成深灰或浅灰。写红字可以用红土,黑矾水写在石灰墙上也可以变成红色。写蓝字最好用靛;但为不花钱起见,我们可以向染坊掌柜的讨一点靛脚子——靛缸中的沉淀物。乡下画匠们爱用赭石画红色,锡绿画绿色,石黄画黄色。我们在不得已时可以采一把富于津液的绿草捆扎起来,在白墙上写着鲜绿的字。至于黄色,最便宜的还是栀子水。如果遇着石灰墙,则咸菜,柿子,面酱,青泥,都可以写字。粉笔也可以染成各种颜色。倘若用洋红,洋蓝,洋绿之类,就得另外加胶,免得见不得雨水。有人说生山药在白墙上写字可以变成黄色,不知道可靠不可靠。

至于笔呢,麻刷子,锅刷子,旧条帚,破布卷子之类都可以,而以特别扎成的麻刷子为最好。

第二,我们来谈谈写什么字。

许多标语用图案字体,魏碑字体,隶字体。好看倒好看,只是叫乡下人看来就怪不好认识,还有些人写标语为着迅速起见用行书字和草书字,结果是写得一塌糊涂,看不清楚。字假若是写给自己看,随便画几个什么符号都可以,否则就非叫大家容易认识不行。所以,写宣传品的字体最好的还是楷字。

为着省事,写简笔字我是十分赞成的。不过简笔字有一点小问题:就是写法的不一致,甚至有些是并不通俗。前者的例子如“關”字,有人写做“闗”,有人写做“关”;后者的例子如“國”字,有人写做“口”。在乡间做文字宣传的人,一刻也不要忽略了对象的了解程度,写简笔字必须写最常用的简笔字。

在白话文法里,名词和形容词的语尾加上个“的”字,副词的语尾加上个“地”字,领格名词的语尾加上个“底”字,分得挺严格,用起来就不大得劲儿。一百个识字人里面,学过文法分析的不过一二人,而真正懂得“地”和“底”用法的连一二人也没有。我们为什么要鬼弄这一点文法知识,故意使不高明的读者迷三倒四?我们写东西必须用活生生的口语才是,可是口语就是大家都说的普通话,说话时并不分“的”“地”“底”,写出来时为什么分得那么清楚?许多朋友提倡通俗化,对于这一点却不去注意,真是骂了人家,忘了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