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赖于罗斯福总统的武装镇压,而是由于大战新形势给与民主国内部团结以客观的有利条件。反之,在法西斯宰割下的广大区域,劳工运动将同一切革命运动结成联盟,从事于推翻法西斯统治的积极活动。从报纸上已经不断的透露出这类的消息或征兆,证明了我们的看法没有错误。在今后,这一伟大的力量将随着战争的延长而成熟起来,由怠工,罢工,破坏,骚乱,而变为坚强广大的革命力量。这力量的形成,对民主国绝对有利,对法西斯统治者却是绝对的革命危机。
以上所论的几种政治运动的变化,都是反侵略国家最后胜利的有力保证,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和研究的。总之,自英美表示同苏联积极合作以后,大战的新形势已经确定,一切国际政治上的暗流与疑云都明朗而廓清起来。从目前的战争性质上说,是国际法西斯侵略与反侵略,在战争行动的表现上是法西斯包围苏联而全世界和平势力包围法西斯,形成历史上未有的壮观。这战争将全世界强国弱国的命运都连在一起,而任何民族的命运都系于反侵略战争的前途。所以从战争的内容上说,更加复杂化,但从形式上说,反而单纯起来了。
三
两条战线的实力,因苏联的参加战争而起了重大的变化。在目前,不是谁马上击败谁的问题。而是这战争最近半年内将发展到什么形势,世界局势将有些什么变化。
苏联战争,不管纳粹联军的攻势怎样猛烈,苏联的阵地怎样变化,希特勒速战速决的梦想却永远不能实现。这不仅是由于苏联的人力物力的优越条件,而且由于它的政治领导与社会组织。英美的积极援助,与纳粹欧洲局势的动荡不安,都给苏联持久战以实际保证。苏联的战线不同纳粹军队决一死战,而是怎样使战争持久下去,拖住希特勒在东欧玩马戏,一直到苏联红军胜利的内外条件成熟为止。两三个月来的坚强抗战,已证明苏联既不是纸老虎,也不是一块豆腐,它是希特勒从未遇过的强大敌人。苏德战争既然变成了长期性,苏联的最后胜利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终于有一天,拿破仑会亲热的握住希特勒的手,叹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但苏联的胜利既一半要靠英美合作,我们必须研究一下英美两国最近将来的动态如何。从罗邱会议以后,英美决定派遣军事代表团前往苏联,三国并同意在莫斯科开一次重要会议,这些现象都是英美苏加强合作的表征。从英国方面说,本应该派遣军队进攻欧洲大陆,使希特勒陷于两面作战,并使纳粹占领区卷起来反抗的狂潮,或趁机会进击意大利,以削弱希特勒的羽翼,但事实上英国在现阶段主要的工作是休养生产,补充整顿,一面训练陆军,一面扩张空军,短期内不可能大举反攻。不过苏联既然是它的救命丹,它也决不能坐观成败,所以除以一切可能方法积极支持苏联外,大概还要在政治上作种种新的策动。英美人士曾预言英国的欧洲大战须要到后年或大后年,当然并不是没有根据;但战争形势的发展很可能打破这一种稳健的长久打算。最近英苏军已经在伊朗会师,结果将使英苏军的并肩作战提前实现。倘若美国能早一点参加战争,或倘若土耳其能改变态度,则英国的军事行动就要起重大变化。
土耳其的态度在最近会不会有重要改变,因为山中报纸上所见的材料太少,而我们又不是聪明的国王所罗门,最好还是暂不下肯定断语。甚至可以说,连土耳其它自己也还在歧路上东张西望,没有决定走哪一条路。至于美国,将来势必参加大战,是有着许多的必然条件,无须乎在此多说。不过在最近将来,也许可以说在未来的两三个月之内,美国参战的事情未必就会实现。它明知道自己非参战不可,但总希望缓一缓卷入战争,方较有利。第一次大战中它参加的较晚,这一次比上次情形复杂,当然更不愿匆匆出马。白宫方面最近同日本正进行重要谈判,谈判的结果与美国将来的参战问题很有关系。如果谈判决裂,罗斯福同邱吉尔的希望全归失望,则太平洋上的战争危机将更要深刻起来,也许美国开始实际对侵略者作战在东方而不在西方。反之,如果谈判能获得相当成功,则战争的焦点仍然在欧洲方面,美国大概于必要时可派遣一部分海军和空军帮助英苏。但无论如何,中国的坚持抗战在今后世界局势中更具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反侵略战线的有力的一个环节,特别是牵制轴心国东方伙伴的一个主力。所以拉铁摩尔和美国军事代表团的来中国,正是要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加强中国的抗战力量,使中国已经作战四年的光荣军队进一步担负起更伟大的历史任务。在九一八事变之初,有科学眼光的人们就指陈出“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