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月交响曲 > 默认卷(ZC) 附录 卢沟桥礼赞——北京散记之二

默认卷(ZC) 附录 卢沟桥礼赞——北京散记之二

人在当时第二十九军将领中是比较有进步思想的。日本方面起初派出一个连来演习,他就派一个营出来监视;后来日本方面派出一个营来演习,他就派出一个团来监视,这就是吉星文的那个团。但是当冲突爆发之后,从蒋介石到宋哲元,以及他周围的人,都不愿事件扩大,不相信会引起全面抗战。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和平不到绝望地步决不放弃和平,牺牲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地方看中央,所以宋哲元一直幻想着事件能和平结束。在那些年头,不管中日发生了什么严重大事,都称做“地方事件”。日本人把一切公开的侵略活动说成是“地方事件”,以减少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逐步地进行蚕食。蒋介石政权也用“地方事件”以便蒙骗人民,对日本步步妥协。九一八事变是“地方事件”,热河沦陷是“地方事件”,日军进攻长城各口是“地方事件”,冀东“自治”是“地方事件”,企图使华北五省特殊化是“地方事件”,而现在卢沟桥的武装冲突仍然是“地方事件”!就在这一烟幕下,宋哲元在卢沟桥停止战斗的那些日子里眼睁睁地看着日本的大批援军陆续进关,自己却不作积极作战的准备,等待挨打,把希望寄托在和平谈判。

最后,当日本的援军到齐,新的作战部署完成以后,和平谈判也决裂了。卢沟桥一带只经过两天的局部战斗,宋哲元为着要保存实力,便下令把军队赶快撤退。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南苑主持训练新兵。像南苑这样的重要地方,竟没有作防御准备。日本人最后向卢沟桥一带进攻的时候,也派兵去占领南苑。佟麟阁和赵登禹两将军匆匆地跳上汽车往市内逃,到大红门附近遇到一小股日本兵,用机关枪把他们扫射死了。

这天夜间,宋哲元让张自忠将军代理他做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敷衍,维持一个暂时的妥协局面。他自己坐汽车溜往保定,看大局如何发展。张自忠当时对于日本人的真正企图看不清,同宋哲元一样对妥协性的和平存着幻想,所以糊里糊涂地临危受命。在北平的局势变化了两天之后,还有一旅人驻在北苑。据说张自忠曾暗中通知旅长赶快撤走,但是他既不撤退,也不抵抗,糊里糊涂地被敌人缴了械。为什么会这样糊涂呢?因为,当时这些将领们都对大局的和战问题猜测不透,失去了作战意志,迷失了应走的方向。

大概张自忠在几天之后就发现了自己上了当,这样下去非被拖下水做汉奸不成。他毕竟还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怎么能甘心做汉奸,落万世的骂名呢?分明他当时看清楚这个危险的前途之后,一定内心中非常痛苦,所以毅然决然地想办法逃出日本人的手心。他起初逃到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但是不行,年纪最老的前清遗老、汉奸江朝宗和别的汉奸“名流”们追踪寻到。他逃到一个美国人的公馆里,化装成一个烧火的,潜藏起来。很快,他的亲信已经在天津替他安排好逃出北平的办法。在一个落着秋雨的日子,他化装成一个汽车司机的助手,坐在美国司机的旁边,开着一辆卡车,驶出了朝阳门。

这个美国人在天津开一个公茂洋行,推销美国汽车,经常来往于平津道上,路途很熟。那时日本人对美国人还很客气,所以出朝阳门时日本人向空车厢看一眼,把手一挥,让他开过去了。他知道通县的日本兵检查较严,而张自忠将军在那里又有很多人认识,所以他没敢把汽车开进城内,从西门外绕城而过。到天津后,张自忠靠一位英国人的帮忙,乘海轮逃到烟台。过了不久,他回到自己的部队中了。

北平的一幕不光彩的短剧,虽然像噩梦一般地过去了,但是在他的心上却留下了永远不能解脱的悔恨。据说在他的家乡临清,同乡们误传他在北平当了汉奸,将大粪涂抹到他家的大门上。可以想象,他所受到的全国舆论压力,包括他的故乡和他的部队,抗日救国的正义压力,会使他的精神多么痛苦。从他开始逃归,还没有回到部队的时候起,他就看清楚除非拼死杀敌不能见谅于国人。所以后来他参加临沂战役和台儿庄战役,都以必死的决心同敌人苦战,获得胜利。一九四〇年夏天,敌人进犯鄂北和鄂中,他带着一个师从宜城渡过襄河迎战。临出发的时候,他写信给部属和同僚们,都流露一种决心求死的悲壮情绪。例如他给他的副总司令冯治安写信说:“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三八师、一七九师取得联络,即率该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一七九师、三八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