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拿九稳
龙州的夜晚是很抒情的。
华灯初上时,街道里的行人和车辆都已经不是白天上班时的那种行色匆匆,而变得悠闲、自在。行人里有散步的,购物的,闲逛的;有的是一家子,有的是几个朋友,三三两两,穿着便装,沿着街边像鱼一样游动。而此时,夜市里的小吃店也开张了。对于餐饮业来说,夜市也是一个极佳的经营时间段。所以,经营者往往都很用心。用于食客消夜的小吃如鸭翅膀、鸭脚、卤猪脚以及各类烧烤,在摊点前或店门口摆得满满当当。逛完了街,有些人饿了,路过夜市,看见这些美食,就忍不住坐下来,点上一两样,啃了起来。
在这些小吃里,有一道炒田螺,是很惹人喜爱的。
田螺,顾名思义,就是长在水田里的螺。田螺一般只有拇指头大小,壳薄肉厚,壳不能吃,肉可以吃。田螺肉脆爽,清甜,可以整个煮汤、炒,或将壳敲碎,取出纯肉,炒或煮汤。一般家庭里是很少食用的,饭店和夜市里才有卖。夜市里卖的田螺,都是整个炒,并且炒了一大锅,放在煤炉上,保持温度。食客买多少,就给多少。有的还是生的,放在水盆里养。食客要买,店主才从水盆里舀上来现炒。炒田螺一般是十元钱一份。炒田螺的配料,少不了姜、酒、辣椒、蒜头、豆豉、紫苏叶、假篓叶、酸笋等。炒时,火要猛,将锅头烧红后,放足够的油,然后先放辣椒、蒜头、姜、豆豉等配料爆香,再放净水后的田螺炒。要不断地翻动,翻动多了,田螺才入味。田螺将要熟时,最后才放紫苏、假篓。田螺有泥味,紫苏、假篓可以去泥味。田螺的壳是硬的,翻炒时,碰到铁锅,就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十分有节奏。听着听着,食欲不觉增加了几分。紫苏和假篓有一种叶子的清香,炒熟了,那种味道更浓了。闻着,食欲完全被诱发出来了。
喜欢吃田螺的人大都是年轻人。他们去消遣回来,很晚了,都有些饿,男男女女几个就到夜市里吃点夜宵。田螺最是吸引他们。炒一碟田螺,送啤酒,边吃边聊,十分的惬意。田螺的吃法有两种,一是直接用嘴吸螺肉。田螺的尾部已经让店主砍去了,螺嘴螺尾通了空气,从螺的嘴巴吸,很容易将螺肉吸出来。吸时,先将田螺表面的汁啜了去,尝一尝汁的味道,然后再吸螺肚里的汁。这口汁,量足味够,吸到嘴里,酸辣酸辣的,十分的爽口;接着,螺肉被吸了出来,一嚼,脆爽脆爽的,有一种痛快的感觉。有些螺漏了,尾部未砍,吸不出来,那就用另一种办法,用牙签挑。有些店主心细,给客人专门准备了挑螺的针。这种针,就是平时常用的扣针,只是把它捋直了。一根根插在一大块姜里。客人要用,直接把针拔出来就行。而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得用手拿。田螺一般都很滑,炒后沾了油更滑,但用五指拿着田螺的尾部,稳稳当当的,就滑不了了。歇后语里有这么一句“手执田螺——十拿九稳”。手拿田螺的姿势都是很优雅的,尤其是女孩子。左手拿田螺,右手拿牙签挑,边吃边玩,不知不觉就到深夜了。
但很可惜,现在很少能吃到田螺了。城市不断扩张,周边的农田日渐减少,加上过量施用农药,田螺根本无法大量供应市场。但龙州人爱吃田螺的习性难改,人们就只好改用石螺来代替了。石螺就是河里吸附在石礁上的螺,个头小,呈宝塔形,壳厚肉少,口感和快感当然比不上田螺了。但这种螺多的是,左江在城市中穿过,沿岸石礁无数,最适合石螺的生长繁衍。附近的农民就到河里捞,专门供夜市使用。这么多年,田螺的确是少了,石螺倒是没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