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龙州记忆 > 默认卷(ZC) 粽子里的情感元素

默认卷(ZC) 粽子里的情感元素

粽子里的情感元素

有时候,节日里的某一道食物,完全可以成为节日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它不仅会给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还是联系亲情的一个纽带或载体。它所体现的,不只是色香味,还有乡风民俗、家庭伦理、社会状态……

春节的粽子,便是这样的食物。

每逢过春节,龙州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粽子。在百姓眼里,粽子象征着吉祥,有丰衣足食之意。所以,家里有了粽子,才显出一种殷实的感觉,节日的气氛也就更浓些。而且,粽子可以长时间存放,一两个月内是不会馊的,既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当菜吃。春节期间若是有客来访,粽子就是最合适的送礼佳品,既体面,又实在。而访客往往也是带着礼品来的,这礼品往往也是粽子。你往我来,十分的亲热。

因此,包粽子就是节前一项重要的活动。

包粽子是个手工活,细活。所以,包粽子的活,一般是由女人们去张罗的。

过年前,要准备的用品是很多的。鸡鸭鱼肉,香烛鞭炮,各种小吃等。但到了大年三十,再怎么忙也要包好粽子了。所以,在年二十九那天,女人们就开始准备了。先把糯米洗了,然后用水泡。同时备好数斤五花肉、绿豆做馅。五花肉切成约三指长、两寸宽的条状,腌上三花酒、五香粉、精盐等配料,而绿豆则磨碎,也用水泡,去皮。第二天,糯米和绿豆被泡软了,可以开始包粽子了。但之前要洗净粽叶。这粽叶,是一种约两巴掌宽、长约两尺的植物,墨绿色,味青。做粽子最基本的两种材料,一是糯米,二是叶子。这两种,各地几乎都是一样的。第二天一早就把米和绿豆拿去净水,加盐,然后就开始包了。但仅靠家中的主妇是忙不过来的,故往往要请一两个三姑六婆之类的亲戚来帮忙。她们在饭桌旁各占一个位置,各包各的。先用三四张粽叶叠好铺开,然后在上面垫上一层糯米,在中央放绿豆和一块五花肉做馅,然后又盖上一层糯米压住馅,状如小山,用料约一斤。接着把粽叶包起来,状如一只小枕头。再用细软的藤一圈圈捆扎,直到结实为止。米和馅料,一般是按比例配的,米包完了,馅也用完了。一些地方,馅是用黑芝麻、花生做的。

煮粽得用大锅。一般人家平时是不备有大锅的,所以到了包粽的时候,都要到外面借。这种锅,实际就是锯掉了半截的空油桶,一下可放几十只粽。煮粽前,先用粽叶的梗垫桶底,然后放粽。放完粽,就往油桶里倒水,直到盖住粽为止。灶是在屋边的空地上临时砌的,几块大石一垒就成。然后用大柴来烧。煮粽时间长,往往要花一整天。有的人家一大早就开火煮了,晚上就可以起灶。但如果下午才开火,那就得烧到半夜。半夜里,得有人坐在灶边看火。看火的人,大概在想着,明天过大年了,如何呼朋引伴去玩,怎么个玩法。想着想着,有时忘了加柴。

春节这几天,亲戚朋友之间都要互相拜访的。出门的时候,肯定带上几个粽子,作为礼物送给亲戚朋友。虽然都是粽子,但各家各户的做法都不一样。样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所用的馅,也各有不同。食时,味道就有差别。但不管怎样,这都是亲戚朋友的一份心意。

煮粽子的方法,要数邕宁的南阳乡最特别。把粽子包好后,就放进一个圆形大瓦缸里,然后将烧开的水倒进缸里,淹过粽子,封密。再把用禾秆草搓成手臂粗的条绳沿着整个瓦缸满满地绕上。接着铺上谷屑,盖住瓦缸。最后将禾绳从上往下点燃。当禾绳燃后,谷屑也跟着燃烧。之后,已是一天一夜,粽子就熟了。不管这样的粽子好不好吃,就它这样的煮法,就已经够神奇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