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让弗里德里希在德国也做一样的事情。然而,和那些因为太过朴实、虔诚而招致教皇憎恨的沃尔多派教徒相比,弗里德里希则更像是一个激进的异教徒,他并不愿意镇压异教徒。所以,当教皇让他组织十字军去征讨****时,他口头上答应了,可行动上却迟迟不见动静。
弗里德里希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还是到西西里居住了。事实上,他更喜欢以西西里作为居住地,而不是德国。对于自己对英诺森三世的各种承诺,他根本就没打算履行。1216年,教皇英诺森三世最终在愤懑中去世。
英诺森三世的继任者是霍诺里乌斯三世,但是这位**皇也拿弗里德里希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教皇之位传到了格列高利九世(1227年)手上,他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也要让这位年轻的皇帝臣服。他开除了弗里德里希的教籍,剥夺了他的一切宗教特权,但这对生活在充满阿拉伯色彩的西西里宫廷里的弗里德里希来说,根本无关痛痒。格列高利九世还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痛斥了这位年轻皇帝的种种悖教行径与其他罪行。对此,弗里德里希准备了一份更为有利的文件进行反击。这份文件是为欧洲所有的王侯准备的,而后者也都收到了这份文件,弗里德里希在文件中明确陈述了教皇与王侯之间的争端,还揭示了教皇企图控制整个欧洲的狼子野心,并对此进行有力的抨击。最后,弗里德里希
还建议王侯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教皇,同时也提醒大家要特别留意教会的财产。
当发射了这枚致命的导弹后,弗里德里希终于打算履行其12年前对英诺森三世的承诺,组织十字军东征。这就是所谓的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年),也是一场战争闹剧。军队开拔后,弗里德里希二世先到了古埃及,与苏丹(编者注:某些***教国家统治者的称号)进行了会晤,一起谈论国家大事。由于两人都对***持怀疑态度,所以此次会谈的气氛极为融洽,他们彼此交换了相似的宗教观点,并签署了互惠互利的商业协议。最后,苏丹还答应把****交给弗里德里希。
所以说,这次的十字军东征完全是一种新式的远征,既没有战场上的血腥拼杀,也没有“喜极而泣”的战后场景,而是通过私人交涉就完成了远征。这真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远征行动,而它的领导者却是一个被开除教籍的人。所以当这位领导者要在****举行加冕礼时,所有的主教都躲着他,而他只能自己从圣坛上取下皇冠戴在头上,完成了这个纯粹世俗的加冕仪式。后来,他回到了意大利,并将那些入侵其领地的教皇军队全都赶了出去,还迫使教皇恢复了他的教籍。在13世纪,王侯对教皇采取这样的措施,已经不会引起百姓的抗议了,因为那样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公元1239年,格列高利九世再次挑起与弗里德里希的斗争,教会又一次解除了弗里德里希的教籍,于是严重有损教皇权威的辱骂闹剧再次上演。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直到格列高利九世去世而英诺森四世成为**皇后,仍未平息。弗里德里希又给欧洲的王侯们写了一封信,其在信中对教皇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对主教们的傲慢和无视教规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斥责,同时还指出正是教士的骄奢和贪婪导致了种种腐败现象。他还建议王侯们没收教会的所有财产,以重新树立教会的名声。他的这一建议,一直萦绕在王侯们的脑海里。
在此,我们不再详述弗里德里希的晚年了。与他的日常生活相比,他一生的各种逸事都稍显逊色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将他在西西里王宫中的一些生活片段拼凑在一起,就能窥其一二了。弗里德里希对生活极为讲究,喜欢美丽的东西。有人认为他放荡不羁,但也清楚地了解他是一个好奇心强、热衷钻研探究的人。他将***、***教和犹太教的哲学家都召集到他的王宫里,与他们探讨学问;拼命地用撒拉逊的文化去影响意大利人的思维想法;还将阿拉伯数字和代数介绍给***的研究者。在他的王宫里,住着一位名叫麦克尔·斯科特的哲学家,此人不仅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作品,还翻译了阿拉伯哲学家阿韦芳埃斯(科尔瓦多人)对这部分作品的评注。在弗里德里希的帮助下,那不勒斯大学(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1224年建成,而勒诺大学的医学院也得以扩大充实。他还创建了一个动物园,并且留下一本有关放鹰的书,可见他曾细致观察过鸟类的生活。另外,他
还是意大利人中第一批用意大利文写诗的人,意大利的诗歌就是从他的王宫中诞生的。有人称他是“第一个近代人”,这一称号恰恰说明了,他在知识方面是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