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变质了。
有些左翼更是提出将苏联踢出左翼联盟,也有些左翼要求苏联内的领导人都下台。
对于这种声音,玛利亚只回以淡然的微笑。
理想与现实不仅仅要学会区分,也要学会贯通起来。
就例如对待宗教的态度和立场。
立场上,苏联确实不认同宗教。
但是,在对待其他人的宗教信仰上,苏联当局给予尊重,而不是强行剥夺他人的自由权利,强行毁灭他们的宗教文化。
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也是一样。
尽管在立场上,苏联所追求的是一个没有地理民族色彩的国家。
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民族思潮不可避免,既然如此就应当尊重他国民族,与其他民族平等。
玛利亚强烈要求,社会主义者不应当轻易放弃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以及他们与生俱来的传统,应当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也不能强制他们去仇恨和不公正对待其他民族。
只有民族和谐融洽,如兄弟姐妹一般,社会主义才可以实现。
这就是玛利亚提出的民族融洽概念,尽管与‘没有地理民族色彩’完全不同,但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民族主义不可忽略。
同理,经济发展也不能忽略。
世界革命并不仅仅是消灭阶级,还要创造幸福。
如果只是单纯的去进行革命战争而忽略了发展,到头来,战争是打赢了,人民也穷得吃不起饭了。
现在的苏联就是如此。
苏联看似发展得很快,似乎处于高速的上升期。
然而这都是表面,苏联很穷,地大物博的巨大缺点也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一昧地进行自我封锁,迟早都会出事。
所以,玛利亚无视掉左翼联盟的抗议和抵制,直接来到了美国进行生意上的谈判。
美国自然接纳玛利亚等人的到来,并且在即将到来的展览会中,为玛利亚带来的商品腾出一个足够显眼的位置。
如此安排之下,伏尔加拖拉机横空出世。
就如之前所说那般,这个世界上的拖拉机都是以履带式或者钢制车轮式为主。
可这两种拖拉机表现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特别是走在马路上,因为钢制车轮或者履带的原因,很容易压坏路面。
履带的维护保养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可是众多坦克后勤维护员的亲身体验。
而且现在的拖拉机并没有如未来般大幅度使用,也有操控麻烦的原因。
因为老式履带的拖拉机转向系统是两个手拉杆操控,纯机械不带助力,一天下来人都要累个半死。
正因如此,轮式拖拉机出现了,成为履带式拖拉机的另一种类型。
但现在的轮式拖拉机都是以大钢轮为主,使用起来也同样很不方便。
所以当他们看到第三种款式时,大部分商家都看到了契机。
因为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巨大橡胶实心车轮的拖拉机。
而且这辆拖拉机所使用的柴油发动机,正是鲁道夫所研发出来的最新型发动机,其功率范围能从10千瓦到50千瓦。
当然,呈现出来伏尔加拖拉机并不只有轮胎式设计,履带型的也同样拥有,毕竟履带拖拉机依旧有他们的优势和用处。
只不过在众多展览品中,还是这台实心轮胎式的拖拉机更胜一筹。
轮胎的制作技术全都是由默克尔公司负责提供,而柴油发动机的先进,比在场的其他拖拉机发动机都要强大。
拖拉机要求的是什么?
自然是发动机功率。
如果连功率都不达标,这拖拉机能拖什么?
所以在了解到这台苏联拖拉机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功率之后,他们便看到了市场。
然后,威廉·比利·杜兰特成为了伏尔加拖拉机的销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