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通过……
听到这里,玛利亚的心沉了下去。
因为原来的时空中,德军闪击法国,不就是穿过阿登森林,然后突然间出现在法军所认为不可能穿越的地带吗。
阿登森林的地理环境就跟现在德国南部的地理环境差不多,都是以山地丘陵为主。
对于朱可夫的判断和军事才能,玛利亚是肯定信任的。
但信任归信任,多留一个心眼,绝对没错。
所以玛利亚改变一些细节上的部署问题。
“南部地区确实以山地丘陵为主,英德法三国的坦克基本是无法通过,但我不能把自己的安全放在一个‘不确定’的危险概率上。”
“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南部地区进行设防。”
“在部署在南部战区的陆军师中,应当配置更多的反坦克炮。”
尽管早就知道玛利亚的作战风格是以‘稳’为主,但没想到会稳到如此地步。
可朱可夫还是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如果分散一部分兵力到南部战区,恐怕会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后续的全面进攻,这样是否会得不偿失?”
“不,我认为不会,毕竟易北河就拦在我们面前,要想发起全面进攻,我们必须率先渡河,可渡河期间会被敌军半渡而击。”
“所以,要想发起全面进攻,最重要的并不是兵力数量问题,而是我们该如何去打。”
说罢,玛利亚拿出一支铅笔,直接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箭头。
箭头尾是己方空军,箭头尖直指易北河的对岸。
“空军才是这场战役的主角,我们应当利用空军优势,先一步摧毁敌军的阵地防线。”
“空军……”捏着下巴,朱可夫思考着这个战术的可执行性。
事实上,前几次战斗的最主要威慑,就是空军力量。
陆军确实能发挥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制空权面前,陆军的强大显得格外脆弱。
但问题是,前几次空军都被敌方侦察到,然后双方在空中进行着战机之间的狗斗。
英法德三国空军数量虽然比他们少,但易北河可是他们的主场,必然存在着大量的防空炮。
如此一来,空军上的数量优势便遭到了持平,双方回归同一起跑线上。
朱可夫指出了这一点问题,他直接明了地道出,敌军的防空力量同样不弱,甚至还举出之前的好几次空战情况。
但玛利亚却一边拍着朱可夫的肩膀一边笑道。
“朱可夫啊,你见过凌晨4点的柏林吗。”
朱可夫愣了一下:“我出生在莫斯科,没见过柏林的夜景。”
“那么你认为凌晨4点的柏林,跟莫斯科的夜景一样吗?”
朱可夫还是不能理解这番话里面的意思。
“那你认为,冬天的时候,莫斯科那边的白昼时间有多少小时?”
朱可夫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大概有六个小时。”
“对,莫斯科这边冬季白昼时间是六小时,而柏林这里是有九个小时。”
听到这里,朱可夫立即明白玛利亚所要表达的意思。
尽管她说得很隐晦,但本身就是军事天才的朱可夫,面对与战争有关的任何信息,都能迅速做出反应。
而这一次,他也同样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理解。
“主席,我们是需要让轰炸机在凌晨的时候升空,然后抢在敌军飞机能够升空前,借着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实施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