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大程度上,是汉族为主导,毕竟那可是占据着本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一。
反观印度,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其人口占据只有百分之四十六。
如此一来,这个所谓的‘印度民族独立’就很微妙了,因为你无法确保是哪一个民族为主导。
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口数量,并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更何况还有宗教这个要命的点。
有些地区,那是看宗教不看民族。
即使你跟我同一个民族,可如果你不是跟我同一个宗教,我也会将你视作为威胁或者敌人。
所以,他们所宣传的‘印度民族独立’,那是一个概念,跟‘民族’并没有强相关。
这个概念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地区,也可以是人种,不一定是民族。
只不过,有一个点那是百分百肯定,那就是赶走英国殖民者。
当年,印度左翼就是没看清楚情形,没有走‘印度民族独立’道路,转而去攻击国大党。
攻击国大党没有错,然而在各种复杂矛盾的混合下,首要的核心矛盾,必然是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
虽说‘民族’这一词,在印度这里显得格外‘泛’,但是在抗英这一点上,国大党确实在坚持。
尽管他们所坚持的方式是错误的,是有着很大后遗症的,但无论如何,在反抗英国殖民者这条路上,确实在做。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再度犯错,玛利亚已经做好了打算。
那就是,让格里芬公司加入到‘抗英’这条路上。
至于如何抗英,则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看着地图和格里芬各邦分局的情报汇报,玛利亚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两个重要。
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隐晦的。
直接的直接,自然就是跟英国殖民军发生冲突。
这里面的冲突,是血腥的,暴力的。
利用强大的武装力量,直接跟英国殖民军开战。
但是,开战必然需要军队,而他们所准备的五万印军还在巴基斯坦。
那就是说,他们需要重新征兵,但考虑到印度士兵的超级无敌拉胯,征过来的兵可能会成负作用。
唯一能有战斗力的,就是游击队了。
但游击队人数不多,正面开战必然会吃亏。
所以,直接与英国殖民军进行冲突,在短期内都不可行。
既然如此,那就得从‘隐晦’的方式去抗英了。
如何‘隐晦’?
投资,给钱。
但玛利亚并不打算给国大党太多的资金,毕竟国大党所走的路,是‘非暴力不合作’。
既然如此,那就应当给其他抵挡组织。
虽说国大党是目前的主流印度政党,但事实上还有不少政党,他们力求抗争,而不是‘非暴力不合作’。
。
除了投入资金,还可以给印度人打官司。
虽然说,英国人是不会印度人讲法律的,但格里芬公司可是一家捷克公司。
我一个捷克人来跟你打官司,那英国人还是得走一下流程。
能不能赢是一回事,但最起码,宣传达到了。
那就是,‘格里芬公司是平等看待每一位印度人。’这一宣传观点。
除了表面上的投入支持,暗地里,给游击队各种营养食物和武器装备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是双方面的‘隐晦’抗英。
百姓很容易被蒙蔽,但百姓比上位者更能看清楚,谁是他们的朋友,谁是他们的敌人。
现在,格里芬就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