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怀安这个时候能穿越到朱元璋的御书房里,他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夏尊者在布帛上留下的那个神秘的标志居然和他胸口上的标志是一模一样!呃,好吧,这只是个假设。朱元璋盯着那个标志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无奈之下,他只得把那片布帛小心地折好,贴身放入了自己的怀中,然后仔细打量了一下御书房,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这才端坐在御书案的后面,对着门外喊了一声:“元生!”“老奴在!”御书房门口有人应了一声,随后门轻轻地被打开了,走进来了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太监,年纪和朱元璋相仿,他快步走到书案前恭恭敬敬地给朱元璋施了一个礼,说道:“不知陛下唤老奴有何吩咐!”朱元璋皱了皱眉问道:“元生,刚才你在外面有没有发现或者听到什么异常的情况?”“异常?没有啊,陛下,刚才陛下吩咐奴婢不要让任何人打扰陛下看书,老奴就一直在门口守着,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情况,不知陛下说得是什么异常?”元生惊讶地抬头看了一眼朱元璋,发现朱元璋的额头居然有些血迹,他心里一惊,但是没有敢说出来,陛下自己不说,他这个做奴才的当然不会自讨没趣地提及的,朱元璋似乎没有注意到元生的微微惊讶,只是心里苦笑了一下,想道:“这夏尊者真是神乎其技,居然还模仿了我的声音,连元生都没有听出来,真是神鬼莫测啊,我这座皇宫,对他来说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想到这儿,朱元璋无奈地摆了摆手说道:“哦,没什么,可能是朕听错了。好了,你快去把莫伍给我叫来,朕有事问他。”“是,陛下!”看着元生退了出去,朱元璋有些感慨,三十多年了,元生一直跟着他,从最开始到的皇觉寺出家,元生就是自己的二师兄,后来自己坐了天下,成为一代雄主,元生就甘愿自宫来金陵皇宫伺候自己,对自己真可谓情深意厚,更难得的是元生从不倚老卖老,一贯恭敬谦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点都不像自己的大师兄如悟,大大咧咧,毫无上下尊卑之念,居然敢在大殿之上直呼自己的大名,叔可忍孰不可忍,本来想要一刀结果了他的,后来还是马皇后求情才饶了如悟一条命,只割掉了他的舌头。想到了马皇后,朱元璋的心里隐隐作痛,夏尊者说了,秀英这次是凶多吉少了,哎,抱歉了,秀英,到时候我一定给你风光大葬,为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也为你帮我挡了这场灾祸。
朱元璋坐在书案后胡思乱想了好一阵,就听到门口大太监元生的声音再次小心地响了起来:“陛下,莫伍到了,在门口侯旨觐见!”“让他进来吧!”“是!”不一会儿,御书房的门被再次打开了,一个身穿常服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来到书案前“扑通”跪倒在地,口中高呼:“臣莫伍,叩见陛下!”“起来吧!元生,赐座!”“谢陛下!”元生很快给莫伍拿了一个绣墩过来,莫伍再次谢过了朱元璋后,这才小心地坐了下来,朱元璋挥挥手让元生先出去候着,不要让人打扰。然后看着已人到中年的莫伍鬓角冒出的丝丝白发,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小五!你跟着我有二十年了吧?”“回陛下,臣追随陛下已经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了?好快啊!”朱元璋有些感慨,想当初那个冒死偷跑出金陵城来给他通风报信的就是眼前这个莫伍,当时他稚嫩的表情朱元璋现在还能依稀记起一些,那可是他朱元璋问鼎天下的关键一战啊,可现在当年的小五已经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了,不过自己也没有亏待他,现在莫伍官拜锦衣卫指挥佥事一职,已经是正四品的高官了,除了帮助他管理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外,还有一项秘密的使命,那就是刚才他和夏尊者反复提及的:带领“寻龙卫”的高手满世界寻找那颗传国玉玺,这么多年下来,线索是收集了不少,不过很可惜,经过缜密地核查都没有结果。“小五,那件事进展的怎么样了?现在有什么新的线索吗?”一听朱元璋询问传国玉玺的事儿,莫伍马上站了起来说道:“陛下,臣今天酉时刚收到缇骑的一个密报,说是在宣府以西的羊房堡附近发现了很多元狗贵族的墓穴,据说还有不少的金银、玉器流出,说不定会有陛下要找的那件宝物,臣还想着明天一早就来禀告陛下,想不到陛下今晚就召见臣下了。”朱元璋一听传国玉玺有线索了,也很吃惊,他想到了刚才夏尊者说的传国玉玺离他们不远了,不由得心中一喜,赶紧说道:“小五,你明早持朕手谕,即刻带人赶往宣府,如有必要,可调动宣府府兵配合你的行动,务必要查清其中的详情报与朕知晓,不得有误!快去吧!”“臣遵旨!”说罢,莫伍又给朱元璋行了个礼,慢慢退出了御书房,看着莫伍走远,朱元璋的心情有些难以平复,一个晚上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