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但是,俄日战争的战争费用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为第二次俄日战争准备的大军备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强行实施,就等于通过增税、增税、募集国债等手段剥削国民的生活。本来战争时期增加的税金和新设的税金在恢复和平后应该恢复原样,但是现在却将这些税金维持为永久税。
在俄日战争中艰难取得胜利的大日本帝国似乎要掩盖这样的悲惨事实,在陆海军的军事演习中只讲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性的故事,试图将可以视为神话的日本帝国主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化为事实。他把拯救国家存亡的军人视为英雄或军神。
被认为是负面遗产的它不久就会在美日、支那事变战争到来的时候发挥效力。以在俄日战争中取得胜利为前例,以精神力量打破了国难,也成为了日本在俄罗斯战争中取得大东亚战争的依据。
到了后期和末期,就展开了重视精神力量的作战,以歪曲的武士道的名义,在异国他乡、在大海、在天空中散华了很多军人。
相反,明治海军和陆军则保留了原封不动地记录事实的历史记录。当然,即使想对国民隐瞒事实,也不会将这一事实埋葬在历史的彼岸。希望将日俄战争的真相留给子孙后代,作为教训加以利用的历史记录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公开是战后的事情。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以完成俄日战争民族国家为目标,全力以赴,并以俄日战争的胜利为契机,迎来了一个终点。如果考虑到明治时代的特点,就不会有国民如此团结一致、追求同一个梦想、燃烧梦想的时代。
明治时代的人们忍受着贫困,武士时代的遗迹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因此,他们具有忠实于国际法,勇敢地挑战强者,以正义的方式帮助弱者的武士道精神。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社会贫困,但是人们满怀希望的梦想,光明磊落,想要阳光明媚的心情从头到尾。
但是到了明治末期,这种气氛就变得稀薄了。从明治末期开始道义欲的崩溃,道德的颓废开始了。习俗和权威的反抗、个性的主张、感觉脆弱和怀疑态度开始蔓延,生活欲望的高压力促使道义欲望的崩溃。
那意味着,在文明开化达到的同时,作为之前的反作用,功利主义的否定发生了。作为明治维新的下一个国家目的,只有爱国心和忠诚心被提及,但是社会似乎对此表示反对,充满了享乐主义。
另外,建立明治时代的人们各自离开舞台,明治时代出生的人们带领下一个时代走向大正,开始了新老交替。
其结果是,竞争社会愈演愈烈,富国强兵更加强调,试图转变成一个充满合理化和功能主义的社会。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大众媒体、知识分子、国民都开始衰败的原因。
因此,明治的光荣以俄日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然后,明治末期带着一种不安,与明治时代的驾崩一起走向终结,滔滔不绝的时代潮流进入了大正时代,不久便开始兴起大正民主。在日俄战争爆发四十年后,许多伟大的英雄、英明的政治家以及具有抗击贫困精神的国民团结一致,取得了胜利。与世界为敌的大日本帝国,在一九四五年就要失败了。
人类文明越发明显,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程度就越容易累进,为什么平时就不能采取防范措施呢。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毕竟这种天灾极少发生,人们忘记了前车之颠,很快就会把后车厢拉出来。
寺田寅彦,著《天灾与国防》。
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经历了明治时代的辉煌,迎来昭和暗云的大日本帝国败给了世界,开始了联合国的占领政策——战后的混乱时期。直到1951年,日本在吉田茂总理的倡导下,签署了《旧金山和约》,恢复了主权。当时,日本正面临各地黑暗肆虐的令人不安的时代。
大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维持安宁秩序的特别高等警察、宪兵、海军、陆军全部解体,成为无法无天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