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雍凉风云 > 第五十一章 南军之望谢幼度、淮阴城北师尽溃

第五十一章 南军之望谢幼度、淮阴城北师尽溃

、迁徙,而秦军因苻坚严令禁止屠城、劫掠,近十万大军征伐敌国,由于进军过快,事先准备的船只和民夫数量都不足,后勤运力已经跟不上了,哪怕稍有些许挫败,都可能在数万人的大营中引发连锁反应。

三阿城下,彭超再次选择了保守,就如之前在彭城围攻戴逯时那般,下令围城的秦军后撤。

而何谦则是趁着秦军没反应过来,利用信息差,成功将搭载援军、器械、粮秣的船队送入水门,值得一提的是,进入三阿的援军将领就是有过被围经验的戴逯。

随后,何谦率本部人马借着夏季的急流,由水路迅速撤向白马,与谢玄的主力会合。

几个月前在彭城为戴逯解围,谢玄就通过彭超的反应,敏锐的察觉到对方心理,以及临阵时的用兵特点,这次仍派何谦护送戴逯进入三阿,既是救援田洛,也是挑动彭超的心态,充当诱饵。除非彭超在受激后还能忍耐,就此退兵,否则无论猛攻三阿,还是调兵追击何谦,都是落入谢玄算计。

由于三阿晋军得到增援,秦军此前的围攻算是白费了力气,士气随之低落,再继续围攻也是难度大增。

于是,金俱难再次劝彭超就此退兵,话语中也不怎么讲究礼仪了,以襄阳战事已经结束为由,而秦军在东线饮马江北,已经超额达成任务,毫不让步。

而此时的彭超,指挥心理为谢玄窥破,又被刻意激怒,已经是强行忍耐着,告诫自己不要因怒兴兵了。

金俱难规劝时,所提及的理由,彭超也认同,可其措辞却十分强硬,还总是以苻坚的上命来压人,每次议事时更当着下级将领评议他这个主帅的过失,一点面子都不给,经常让他下不来台。

双方早就有过节,彭超这下再难抑制怒火,加上灭国之功的诱惑,于是他拒绝退兵,与金俱难针锋相对,不管对方说什么他都反对,完全听不进去。

其他高级将领中,毛当、毛盛、王显都是矮一辈的后起之秀,毛当、毛盛在三人中年纪稍长,又是同族,一起领兵去了堂邑。邵保文武兼备,为人持重,资历也够,倒是能从中说和,却又留守在淮阴,戍卫屯粮之地,这是入夏后秦军为应对水文变化而构建的前沿枢纽。

至于王显,因为太过年轻,介入主帅与高级将领的冲突,帮谁都为难。王显出身京兆王氏,其妻是吕德世长女,在王、吕两家资源加成下,入仕起点也高,此时不过二十二岁,已经执掌中兵强弩营,以他的官职、家世,履历也不需要再“镀金”,虽未表明态度,可心中却是倾向自淮南撤兵。

王显学识不俗,曾为苻坚侍从,轮值禁中顾问左右,统军练兵也有家传,颇受信重,绝非草包。只是限于年纪,缺少实战经验,此番领军外征参与攻打襄阳,随后支援东线战场,都是在家族亲故提携下,按部就班的经受历练。

六月底,金俱难劝阻无效,又逢谢玄进据白马,顺风顺水运用火船,截断秦军来自淮阴的漕运补给,彭超一面派信使联络留守淮阴的邵保,将军粮改运至盱眙,再往三阿中转,一面却因为两军人数对比陷入犹豫。

秦军在三阿自彭超、金俱难等将领以下约六万人,但实际上来自中兵、镇兵的精锐十分有限,如来自长安中兵的王显,虽然麾下七、八千人,但核心战力只有强弩营二千余人,其余都是征召的军户兵,以及随军的营户兵。出征时,军中只需为这些人供给粮、盐,偶尔发放衣装,兵器、甲胄、马匹都需自备,由于大多数都是贫户,不少人都是扛根杉篙一类的长杆来应役,只能打打顺风仗,一旦陷入困境往往引发营啸,堂邑惊溃的四万晋军亦是如此。

白马的谢玄所部晋军有三万余,其中北府军骨干的流民帅军队约两万人,这些人平时屯戍的地方就在江北,可以说是切身利益所在,不得不拼命,加上谢安掌权后,不吝高官厚禄,钱粮、甲械也大开方便之门,优先给予补充,除了缺少战马以外,士卒的平均战力略高于秦军,剩下万余人则是挑选自各部溃军的精壮,接受北府军整编后,皆有雪耻之志。另外还有两万左右羸兵,留守在广陵及北上途中的各处堰坝,进行休整的同时也预防万一,要是北府军战败,就能在接应撤退后立即执行毁废任务,令秦军无法利用水路追击。

由于秦军之前分兵,集中两万骑卒急袭堂邑,此时在三阿的主力没有足够的骑兵,无法进行有效的遮蔽和压制,迫使晋军进入己方预设的战场,三阿秦军虽然人数占优,反而陷入被动。

金俱难部将,骑督、后军司马都颜,所部千余临时凑集的骑卒,最先与晋军接触。前往白马观晋军兵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