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类文明前进的一种宏愿,也有着明确的路径以及成果来证明,若能贯之以一,也必是人类历史新篇章。
当然,后面变成什么样子,也无需多提了,都已经写在历史课本,以及大学的国际公共关系课上了。
莫天歌在大图朝举办泰山禅峰会,其依据也有些源自于这里。
终葵舞,九鼎礼,泰山禅,这是一脉相传的领域,以祭祀的方式,呈现出了文明发展各个阶段的象征过程,而作为祭祀仪轨最成熟,也是最巅峰的祭天典,则比较特殊的。
祭天典源自于三者的融合,同时具备这三者的特征,却又在层次上比之更高,具备独特的意象。
祭天典若要追溯根源,则难以考究,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祭天典在商周时已有较为成熟的规矩与仪式,而后始终延绵炎黄大地之中,虽然偶尔因外族文化的融入而有一定仪式上的变化,但其本质始终如一。
祭天典的具体内容,说来极其复杂,但究其根本,只是一句话。
将万民心中风调雨顺,家国安宁,衣食无忧等等愿望,通过一场仪式,送于上苍,并祈求得到实现,而这个上苍,有时候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昊天”,虽然昊天一般占据尊位,但祭天典的普遍祭祀对象,一般是皇天后土,五方上帝,诸天星神,山川河岳之灵名,茅厕神以及灶神等等人道社稷神,以及列祖列宗等全体对象构筑的“神性集体”,而非单独祭一主。
祭天典的本质并不复杂,相比起终葵舞的巫道,九鼎礼的秩序,泰山禅的契约,都要简洁的多,但这种简洁,可谓大道至简,直指真理。
人类从诞生到现在的全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行为,归根究底,不就是为了活的更好吗。
而这扎根于社会与文明最底层,具备起源性,根源性,真理性的朴素的愿力,就是祭天典的核心与本质,若能明白这股愿力,便能把握住其核心,达成万变不离其宗的效果。
但纸面说来终归浅,祭天典作为前三者的融合与升华,想要具体实践的话,还是极其困难的,因为祭天典的实践,已经涉足到了哲学的领域。
还是以之前那一对男女为例子,终葵舞的巫道象征,是他们相识相熟的过程,可以用约会作为仪式过程与证明,九鼎礼的秩序象征,是婚姻生活,可以用结婚证明书作为证明,泰山禅的契约象征,可以用白首偕老的金婚来证明,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证明,那么源自三者融合之上的祭天典,其核心的愿力,该以什么来证明?
答案很简单,就是两人相处过程中,那一颦一笑,那嬉笑怒骂,那争吵与原谅,那互相拳头欧拉以及智斗算计的夫妻奇妙冒险的总体集合,其名曰“爱情”!
然而问题来了,爱情是一个概念,这真的是一种实证吗,或者说,这可以实证吗?
反过来说,要证明两人的确拥有“爱情”,那么该怎么做呢,把两人送进竖锯的恐怖游戏中,或者送去大逃杀比赛中,然后观看他们的选择与牺牲,那么这样证明的是“爱情”,还是“人性”?
而以家国大事论,万民之愿通过祭天仪式归于天,其反馈的结果,那么应该是【人道小日子越过越滋润】的仪式结果,即【苍生之福】,但这般结果根本无法确定。
山岳崩坍,河流改道,形成一方之灾,让民众流离失所化作饥民,从而诱发动荡,折损了国运,但这般灾害却让水土更加良好,农田肥沃,气候宜人,福荫数代人,滋长了一地气运,随后数百年间此地域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如此之好坏,该怎么判定?
这边是祭天典的诡异之处,作为炎黄祭祀最高等级的仪式,其仪式的结果,涉及到了难以证明与证伪的哲学领域,导致了种种问题。
即便在玄学层面,古往今来的大师们都对此甚感头疼,祭天典的仪式若是拆分开来,加以简化,是具备一定玄学力量的,但真正的祭天典,即便仪式正确,执行到位,却从没有人知道那是否有效,是否成功,是否有反馈,即便刘伯温这般通天大能来了,让其奋起惊天神通去执行祭天典,其结果也只是随缘,只能等时间来证明一切。
从这个角度而言,终葵舞,九鼎礼,泰山禅三者合一,在祭祀与玄学层面,拥有理论与纸面最高神威与灵格的祭天典,从现实实践中,是一个过程不明觉厉,酷炫无比,结果意义不明,的仪式!
当然,说废也不尽然,就历史而言,祭天典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在节假日比较少的古代,皇帝诞辰,元旦,祭天典,这是三个比较常见的法定节假日。
直至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