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依旧流传着“冬至大如年”或者“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古代,祭天典一般都选在冬至时举办,有三天全国法定假期,并且可能伴随着大赦牢狱,减税降恩民间,加赏老人,开举恩科等等活动,只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连犯罪分子都普遍在那几天休养生息。
莫天歌此刻想起祭天典的内容,主要是天问之局的核心目的,与祭天典的存在意义,在技术层面甚至核心方面,都有不少的共通之处,皆是通过某些手段,试图达成更高层面的结果。
而在天问之局失败可能性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莫天歌不自觉便寻思着,自己是否要借天问之局,去举办一场祭天典,以此作为兜底的后备计划。
莫天歌细细琢磨了一番,便觉得这个计划大有可为,不仅仅局限于天问之局的后备计划那么简单。
因为莫天歌这一路走来,其修为与道行,基本都是建立在民俗学的基础上的。
以民俗学入道,创造天魔功,完善自身天魔之道,则可视作九鼎礼的实践与呈现,因为那是一种发展的秩序,终葵舞之仪轨,融合不同的道性与魔性,从而构筑自身的真性,以后天之身逆反先天,达成原始天魔身具万邪万恶万魔之相的根基,而后在大图朝举办泰山禅峰会,与人类,鬼神,妖邪还有蟠桃母树定契,掀起黑渊时代之潮流,这便是地地道道的泰山禅。
若是举办一场祭天典,指不定会有更进一步的契机!
“不,并非契机那么简单,如果自身举办祭天典,必会收获某种成果,只是想要达成这般成果的条件,有些苛刻,而且机会可能只有一次。”
当莫天歌往这方面深入思考时,突然心血来潮,通过直觉揭示了某些答案。
莫天歌忍不住给这心血来潮,直觉启迪的被动效果点个赞,在关键时刻来这么一下,当真让自己节省了不知道多少功夫。
而直觉启迪的显示中,祭天典完成条件苛刻,且机会只有一次的的问题,莫天歌倒是不在意。
仪式不是说举行就举行的,仪式每一个步骤的正确性,都有着极其严肃要求,越是高端的仪式,讲究就越是多,甚至很多仪式相关的因素,只能用独一无二来形容,就好比前世地球,那些古代王朝举行的祭天典那样,即便在仪式以及其他环节极尽吹毛求疵,但实际上,真正正确举行了祭天典的古代王朝,其实也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放眼炎黄五千年,正确举行的祭天典次数可能屈指可数!
原因很简单,祭天典开始的时间节点选在冬至,求得便是特殊的天时环境,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点,整个星球是呈现出特定的变化趋势,如气候,洋流,星球磁场等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上古神州结界领域内的星宿学,发展而来农耕历程表,但其意义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农耕,本身也蕴含着特定玄学意义,象征着世界变化的每一面,以及每一个过程,虽然理论上,祭天典举行仪式时都是冬至,但实际上,仪式开始的时候是否真的契合“冬至”,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也许在冬至前后的一段时间,地球另一端有个火山爆发了,或者附近海洋有几个大型洋流碰撞,产生了大范围的气候变化,又或者太阳系的引力磁场,因为太阳系内外的某些时间在宏观层面发生了一些紊乱,从而让地球的星球磁场发生了一个微妙的波峰弹动,这些诸如此类的因素,都能影响到“冬至”这个时间节点的运转。
这个概念并不复杂,自己在家里拿一个盆子,装一盆水,然后双手捧着开始周而复始的转动盆子,然后观察水的转动与起伏,就会发现,即便是周而复始的运动,水还是会因为一系列因素,比方说自身流势的碰撞,在波峰与波谷出现的时间,有些微妙的差异。
由此产生的偏差并不能说大,二十四节气用了几千年了,也没啥问题,但具体到仪式上,尤其是祭天典这般高端仪式上,一两分钟的差距,也许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歌舞的诞生乃是祭祀,相关的联系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脉络,也可以指导仪式的布置,高端玄学仪式,就好像一场演唱会,天时地利,灵数与时节的选择,就好像伴奏的bgm,然后仪式正确的契合其中,踩准每一个点,是这场演唱会成功的基础,但反过来说,要是仪式不能契合天时,就好像唱歌时完全偏离节奏,整首歌全程跑调,这种情况下,即便拥有歌神级的实力,都只能砸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