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大明存在的问题,除了官员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吏的问题!
朱元璋很是好奇,“胥吏不过就是帮助大明办事的一些贱籍之人!”
“这些人手中没有官印,也不是朝廷直接任命,没有权力,就是办事而已,能给大明带来什么问题?
朱裕听着朱元璋的话,感到很是无奈。?
“重八啊,在你们大明,官和吏是不一样的!”
“官员掌权,胥吏办事!”
“这种组合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其实内在的问题大了去了!
是的,官和吏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在明朝的时候。
官和吏的区别,或者组合,是华夏“不可说”的大历史中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可以说,促成了很多后世之人所熟知的大事件,进而改变历史潮流。
简单地说,在华夏大一统帝国中...
官是梁柱,吏是瓦砾;官是虎狼,吏为爪牙!
明朝时期,以胥吏为卑贱的做法,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
那就是使得书吏衙役贪酷成风,凌虐百姓。
其一胥吏们再怎么干,都卑微低贱,所以何不趁机大捞一笔?
其二,明胥吏多为雇佣而来,很多衙役本来出身是良民,做了衙役变成贱民,如果不能徇私枉法,中饱私囊谁愿意由良变贱呢?
所以明朝的胥吏们大都变成了“奸吏”“滑吏”,“在一邑则蠹一邑,在一省则蠹一省,在一部则蠹天下”,成了古代华夏社会的一个怪胎。
明朝时期,书吏、衙役职责比较重,为何地位却不高?
在明清时期的县衙里,最大的是知县,知县之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首先,是其他官员。
有县丞,相当于副县长;主簿,秘书长;典史,警长;还有巡检、教谕等等,他们和县太爷一样,都是朝廷命官,在更部里面挂号,穿官袍,戴官帽。
第二种,就是吏!
吏和官不同,吏不入流,是普通县政付下设六房:工刑礼吏兵户,六房里面的普通办事员就是所谓的吏,负责书写公文,办理档案文书,是衙门里文字工作的主力,《水浒传》里的宋押司就是吏。
胥吏是衙门里工作人员的主力军!
以苏州吴江县为例。
衙门里公职人员中,知县、县丞等朝廷命官共有11人!
经书、散书等书吏百人左右,而衙役人数有384人!
这还是朝廷给的定额编制,实际上胥吏总数更多!
胥吏负责文书档案,公牍传递,诉讼刑名,司法治安,输粮征税,戒备警卫,可谓是维持政付机关正常运转,社会有序稳定的主力军。
但是,让朱裕感觉十分无奈的是。
这些重要的工作人员,在明朝时期,却被人视为低贱卑微!
胥吏被禁止和官员联姻,在社会上也被看不起,广东一些家族,谁做了书吏,谁就要被宗祠除名!
和书吏相比,衙役的地位更为低下。
衙役种除了丁壮、库丁斗级之外,“其皂吏、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诸
番,皆为贱役”,衙役和“奴仆、娼优,丐户”同列。
当了衙役的,不仅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子孙三代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