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崛起 > 第285章

第285章

这一点,连明朝人自己都搞不明白,明朝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就说:

“即任用之,而又贱视之,其理安在?

首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上古时期官府里的低级勤杂人员不少是奴隶!

先秦时代,华夏处于奴隶社会,奴隶主将奴隶视同于工具,是“会说话的牲口”!

奴隶主本身不劳动,家里的地奴隶耕,布奴隶织,牛马奴隶养!

在那时,官自然只有奴隶主阶级的人才有资格。

但是官府的日常事务中,总有一些粗笨的活,如养马,跑腿,赶车之类,养尊处优的奴隶主吃好喝好,白白胖胖的,哪里肯放得下身段?

这类的活儿自然丢给奴隶。

衙役被简作“胥”,就是因为“胥,相靡系也。

“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说白了就是干活的奴隶。

《墨子天下志》上说“攻伐无罪之国,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抓回来的男奴隶就是所谓的“胥”。

到了秦汉以后,还有以刑罚的犯人,充作官奴,在政付里干活的。

《汉书楚元王志》上说“靡谓罪人而靡治,不械手足使役作”。

抓来的罪犯,还得用绳子牵着,在官府里面服役打杂。

从秦汉到隋唐,虽然社会主体已经是封建社会,但是还有相当的奴隶制残余!

有一类人有特殊户籍,叫“隶户”或者“杂户”,他们属于贱民,不得和百姓同类结婚,属于国家的奴隶,受官府驱使,终年服役!

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在官府里做粗笨的活。

“配诸有司,执掌课役。”唐朝把捕快叫不良人,就是因为他们来自于贱民,户口是“杂户”!

到了宋朝王安石变法以后,改用募役法,衙役改成向社会招聘,但是衙役低贱的看法,却就此承袭下来。

再者,门阀制度使得官吏分野,科举制度让吏的地位更低!

书吏负责抄抄写写,至少也得识文断字,干的也是体面活。

在秦汉,书吏被称为“府史”“令史”,也是属于官的一种,可以以年资提拔,升任首长。

“尚书郎以令史久次者补之”虽然“职卑赏薄”,但是和长官们一样都是朝廷命官,没有身份差别。

然而到了南北朝,“后魏令史,亦朱衣执笏版,然谓之流外勋品。”

北齐令史见了长官,令史要“平揖”而长官不需要回礼。

到了隋唐,就变为“卑冗”之位了。变成了彻底的“不入流”,“皆以吏类为耻”,和衙役之类,合成为“诸色胥吏”。书吏的地位不断降低,和门阀制度的兴起有关!

世族豪门垄断政之,高级官员都是世家子弟担任,当然看不起下层出身的小吏。

到了宋代,科举盛行,朝廷中的官员都由科举考试选拔,用以打破世族豪门的政之垄断,但是书吏的地位,没有提升反而更低了!

宋代的书吏“孔目、曹司、书手”等等“居无廪禄,进无荣望。”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科举选官的本意在抑制豪门,笼络中下层,防止出现威胁皇权的世家势力。

宋代科举考经义、辞赋,考上去的官员都是皓首穷经,空谈理论的书生,他们读了大半辈子书,但是不少没做过什么实际事物,所以事情处理要靠基层一线的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