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崛起 > 第286章

第286章

《水浒传》中的县太爷时文彬,大事小事都和宋江商量,以至于宋仁宗时出现了御史中丞做事不清楚被老吏训斥的

现象。

因为官多昏聩,吏掌机要的事就有不少!

对此,朝廷不得不严加防范,要给吏一个低贱的地位,让他们只能处于低位,抬头就是天花板,不得往上走。同样,读圣贤书出来的读书人,往往自视甚高,至于那些吏,更是不放在眼里。

明朝朝延续了宋代的科举取士,自然也延续了宋代以吏为贱的政策。

并且,朱元璋不仅吸取了宋朝的经验,更是从前朝蒙元的灭亡中学了不少。

吸取所谓“元亡于吏”的教训!

蒙元草原民族,看不起读书人,说“金以儒亡”看不起儒生,“十儒九丐”,认为儒生多半,都是空谈!

治理国家应该从基层有政务经验的人中间选取。

所以,蒙元书吏的地位直线上升。

基本就是“以吏为出身之阶”,四品以下的汉人南人官员,几乎都是吏员出生的。

蒙元的普通家庭,想要翻身,不是送去读圣贤书,而是送到衙门里“历练”,元代15、16岁的小吏都不少。

但是蒙元政之腐败,官场更是黑暗,书吏们负责大小民生事物,更是想尽办法贪污受贿,欺压搜刮百姓。

朱元璋作为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自然饱受元吏之苦,认为元亡于吏,书吏的地位又被压了下去。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彻底否定吏的价值,他制定的选官三途,有门荫、科举考试、还有就是能吏中选拔,干得好的书吏还是可以做官的,而且有一些还做的很大。

朱元璋以后,科举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吏中遴选的官员越来越少,基本恢复了宋代科举取士为正途的办法。

宣德皇帝特别强调,小吏奸猾,欺凌百姓,导致蒙元民不聊生,断了吏进步的空间,书更要通过几年一度不断地考试,才有可能获取官位,而且只能做到主簿这类八九品的小官。

在朱裕看来,这是典型的,以贱压良,朝廷自作聪明的平衡术!

胥吏的地位低贱,其实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自己的小算盘,“以贱压良”。

胥吏是基层的办公人员,直接面对百姓。

但是很多皇帝的本意就是在剥削百姓,压迫百姓,榨取民脂民膏!

这样胥吏就处在社会官民矛盾的前列,不得不和百姓产生尖锐的冲突,于是朝廷就把胥吏的地位压低!

他们是贱,而百姓是良,如此被胥更欺压的百姓就有了心里平衡。

吏作为具体的办事人员,在主官昏聩的情况下,就能僭取很多权力,朝廷为了怕他们太胡作非为,扰乱政纲,所以特意压低了他们的政之经济地位,让他们终身呆在基层,不会对权贵阶层产生威胁。

这种自作聪明的方法,让各个王朝都深受其害!

“重八啊,你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