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麓湖之畔 > 41 世事如棋

41 世事如棋

林卓士和胡工投资并想通过OEM方式生产的电子秤,是1989年初他们两人就开始酝酿,年中启动研发的,使用的是Z80CPU控制。到了89年底,程序和部分硬件电路推倒重来,转为使用51系列单片机控制。到了90年四、五月,这个产品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完成。

90年陈悦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样远在200公里外的林卓士的生活也出现了巨大的转折。

1989年伊始,香江股市有个良好的开端。二月,为了能有更多资金投资电子秤的林卓士毅然入市。同月,香江股市到达一个阶段高点后,出现震荡调整,到了六月香江股市急挫。林卓士和香江众多股民一样忆起了一年多前的香江股灾: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一天惨跌了22%,与美股关联度大的、年轻的香江股市也一个跟头栽倒了,这是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香江股市连续关闭了4天,当重新开市后香江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泥沙俱下概莫能外,甚至有一批香江股民破了产。

87年的香江股灾令林卓士心有余悸,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止损出局。说林卓士的决定错误,原因是他进入股市的这些资金,是他到89年底还不需要使用的,从而错过了香江股市七月至年底的震荡盘升,错失了挽回股票损失、甚至还有可能赚钱的机会。当然,这样说只是“事后诸葛亮”,林卓士在商海折冲樽俎、纵横捭阖多年,自有他的判断和考量。

全世界的股市都是“有涨必有跌,有跌必有涨”的,实属正常。不幸的是林卓士是在高点入市,而在低点离场。

股市的损失对于林卓士投资电子秤无伤大雅。接踵而来的是,89年下半年,地少人多的香江出现了一轮移民潮。林太太两年前已移民加拿大的弟弟,为了在加国有亲人照应,极力说服姐姐一家人也移民加国。

林卓士并不想到国外去做二等公民。他当初负责公司的“大陆部”时,长年累月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正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令他负责的“大陆部”业绩几乎是公司其它国家或地区分部的总和。他曾多次感恩畅言:没有祖国大陆,就没有他如日中天的事业。香江能够背靠祖国这座大山,真是无比幸运和幸福!林卓士给胡工等人讲过,大陆为香江供水、供电、供气、供新鲜的农副产品。特别是60年代香江的“制水(粤语:限时供水)”,港人至今还谈虎色变。当时,水资源并不充沛的广东历尽艰辛为香江搭建了一条“跨江输送东江水”的生命线。一直以来,为了保障供港的水质,沿线地区放弃了大量的经济发展机会,甚至连东江源头的江西寻乌县也作出了巨大牺牲。这一切都令港人感受到了祖国慈母的伟大和温暖,令港人感动和自豪。当年纪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在香江上映,每每放映结束,香江市民都起立鼓掌,这部纪录片成为60年代香江票房最好的电影之一。林卓士又不免与大家抒怀了一番他的爱国爱港情。

在电子秤使用的微处理器从Z80转型为单片机后,林卓士还信心满满地觉得能够说服林太太放弃移民念头留在香江。他“拒绝移民”的话,同病相怜的陈悦心有戚戚,在陈悦为“心中天平”苦恼之际,林卓士的话也成了影响陈悦“天平平衡”的砝码之一。最终,慈悲为怀、爱众生更爱家人的林卓士难敌林太太“香江学位紧张、为了两个小孩读书”的理由,作出了他视为人生最大痛苦的让步。林卓士尊重家人安排还要他内心深层的原因,他觉得与三位年轻人讲不好,只是私下告知了胡工。

到了90年5月,林太太已在加国置业,这下令到林卓士要投资、实施电子秤的量产暂时无能为力了。林卓士的父母仍住着他在港岛的房子,成了他真正的“不动产”。

———

林卓士专程来到广州。

在做烘房项目时,胡工给厂里购置了一张茶桌,方便大家喝茶聊天。胡工亲自把盏斟茶,林卓士、何翰、陈悦和王志超围着茶桌而坐。

林卓士详细地给大家解释了原因并请求大家原谅。

电子秤已研发好,是胡工第二个未能投产的产品。电子秤几乎可以说走过了开发两代产品的历程,是胡工倾注最多心血和寄予最大厚望的产品,它能否量产,对于已届知命之年的胡工举足轻重。购置台湾产的电子秤、开发系统和286电脑是林卓士出资的,其余所有研发费用都由胡工承担,虽然根据大家的口头协议胡工无需支付陈悦、何翰和王志超三人的研发费用,但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了。研发费用事小,财富梦破灭才是主要的。

电子秤因资金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