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天,青蛙卵孵化成了小蝌蚪,大家看到都很兴奋。可是后来,蝌蚪又变成了青蛙,四处乱蹦,丸子照顾起来就很麻烦了。这也是小孩子的特点:不能长远的看问题。花轮和丸子没想过,这个蝌蚪变成青蛙后,照顾起来有多麻烦。不过,不能长远看问题,而造成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写怎样解决问题。
第4集
小丸子的同龄人都在学习骑自行车,小丸子懒得学骑自行车,就安慰自己说骑自行车是无聊的事。丸子的同学看见小丸子不会骑自行车,就笑话小丸子。
小丸子回到家,告诉母亲门口空地上,大家都在学习骑自行车,没人陪她玩。母亲建议小丸子也去学骑自行车,小丸子说骑自行车很无聊,而且摔倒了还会弄得一身伤。母亲担心小丸子这么懒,将来怎么办呢。这里还可以看出丸子的另一个性格特点:胆小,畏惧摔跤。
吃晚饭时,全家都希望小丸子学骑自行车。电视上还播放着马戏团的猴子骑自行车,丸子觉得自己比猴子都差。此处的小说写作技巧就是一个人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出现一些事物,能刺激他去做,接下来就是很多刺激小丸子的因素。
丸子到了班上,同学们都在谈论骑自行车的事,毕竟这个年龄,就该考虑这个事了。只有小丸子不会骑自行车,全班同学都在笑话小丸子。
班上只有小渚同学独自看书,没和其他同学谈论骑自行车的事,丸子只能跟她说话和玩游戏了。可是小渚明明是全班长得最难看的女生,却要让丸子扮演魔镜,说小渚是全班最漂亮的女生,丸子觉得这种游戏很无聊。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和班上同学们谈不到一起去,那就要在班里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如果这样的人也没有,在班里可就孤独了。
前面这些剧情,都是刺激小丸子去学自行车的。再加上丸子最好的朋友小玉想教小丸子学自行车,而且这样可以和丸子一起玩。这么多因素的作用下,小丸子决定去学自行车。写作技巧:要让一个顽固的人改变想法,一个刺激因素往往是不够的,要写多个刺激因素。但如果一个刺激因素的作用足够大,就不用多个刺激因素了。最好还有吸引因素,才会使他改变想法。如果一小点刺激因素,就立马使对方改变想法了,这样的剧情就显得假,不符合人的心理。
小丸子回到家,告诉父母自己下决心去学骑自行车,父母听了很高兴,希望小丸子不要半途而废。
既然要学骑自行车,丸子希望爸爸给她买一辆新自行车,但是丸子的爸爸不同意,让丸子用姐姐的自行车去练习。丸子看爸爸不给她买,就撒娇、哭闹,这也是小孩的典型特点。最后小丸子只能用姐姐的自行车。
开始学骑自行车,肯定是要摔跤的。
小玉说会扶着小丸子的自行车,对小丸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于是小丸子就安心的骑了,其实小玉已经松开手了。丸子回头看没人扶了,心理畏惧,就又摔倒了。其实丸子如果不回头看,还能多骑一段。这说明阻碍小丸子学骑自行车的,其实是小丸子胆小、畏惧的心理。生活中,其实有些事能做好,就是因为胆小、畏惧,所以限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
接下来的练习,丸子已经不相信小玉了,害怕小玉又会放手。所以丸子骑自行车的时候,总是回头看。丸子不向前看路,结果踩到石头,丸子和小玉一起摔倒了,还连累了小玉。
小丸子摔倒了几次,就不想学了。花轮同学想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给自行车安装两个辅助小轮子,四个轮子去骑,这样就不会摔倒了。等熟练一些后,拆掉一个辅助轮子,用剩下的三个轮子去骑,也比较稳。
丸子练习了一天,回家洗澡时,身上很多小伤口,所以洗澡时挺疼的。
第二天,小丸子继续练习自行车,比第一天骑得好多了。丸子想街上那些熟练骑自行车的人,曾经肯定也摔倒过。他们的熟练,也是用伤痛换来的。
小丸子摔倒后,又不想骑自行车了。花轮说如果将来上高中,家离学校远,就需要骑自行车。小玉说自行车比摩托车好,不需要汽油。小丸子觉得将来还是找一所离家近的学校。关口同学看小丸子这么没恒心,就批评小丸子真没用,这么没恒心的人,就不配学自行车。关口说自己曾经摔过很多次,才学会的。想学骑自行车,只是随随便便的学,肯定要失败的。批评也是一种刺激,又激励小丸子继续学骑自行车。
最后小丸子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一集的写作技巧就是刺激、激励、心理安慰等诸多手段,软硬并施,帮助小丸子克服胆小、畏惧的心理。生活中,在遇到需要克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