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是言语,孙家俊越是深信不疑。
这也容不得他如此猜疑父子关系。
在先王后去世了,没两年缅甸王就娶了新王后,诞下了二王子。
按照大明的规矩,藩国的世子必须要到北京国子监学习数年,十二岁至十八为止。
也就是在这个空窗期,二王子就成了缅甸唯一的嫡子,陪伴在缅甸王身边,备受宠爱。
他这个世子,反而满是隔阂了。
“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孙家俊喘着粗气,直愣愣的盯着林成栋。
“先下手为强!”林成栋环顾四周,这才低声道:
“有朝廷的支持,邸下的这点事算得什么?”
“没错,我这个废世子会死,还不如拼一把!”
孙家俊沉声道:“宗藩条例,条条框框都是约束,但只要取得陛下的谅解,又算不得什么!”
实际上,在缅甸和宗藩条例之间,只要稍微有点正常思维,都会明白如何选择。
二人密谋到半夜,最后才不得不结束。
最后达成了两个条件。
先取得南洋总督,及大明皇帝的支持。
然后再寻觅一支军队,或者借一支军队入京,操持这场行动。
只要拥有军队,一切的牛鬼蛇神将会荡然无存。
林成栋领了任务,快速去往了新加坡,述说着想法。
新加坡总督孙通海惊了:“缅甸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林成栋沉声道:“亲英派势力大振,世子位置岌岌可危,一旦世子被打落,到时候整个缅甸将会转向。”
“南洋大好局势,怕是会尽丧!”
对此孙通海将信将疑。
缅甸被整个大明及藩国包围,想要转向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他一眼就窥探了真情:这是为了保住世子之位。
“这件事我做不了主,须得上报北京!”
一封电报,抵达京城。
朱敦汉获知缅甸局势后,第一时间召集了内阁重臣。
匡源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这一年多来,他对皇帝的脾气算得上是一清二楚。
想来其必然是支持世子的。
但是作为首辅,他天然的就是维护秩序,根本容不得半点的立场偏移:“陛下,世子若是想来一场玄武门之变,怕是会动摇秩序。”
“宗藩条例怕是会成了摆设。”
“幽王之事不远……”
所谓的烽火戏诸侯,实际上只是西周灭亡的表面而已,导火索和直接原因则是因为废长立幼。
即,废除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
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
作为周礼的维护者,周天子竟然公然违背周礼,自然而然得到了反噬。
而周平王勾结申国、犬戎,不仅攻破了国都,还杀了自己的亲爹,王室的威严荡然无存。
在这种父慈子孝的局面下,东周自然谈不上威严。
“何须如此?”这时,道德底线格外灵活的龚橙则建议道:
“陛下可发一道密旨给世子孙家俊,即勒令缅甸王退位。”
“一旦事成,这道圣旨反而是是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出话来;事败,那就是伪旨,不容再表。”
“朝廷进退自如!”
“甚好!”
朱敦汉点点头,这确实是进退自如了。
匡源等人则瞠目结舌。
“着令,南洋总督调遣三千精兵入缅,听从缅甸世子之命行事。”
内阁上下只能应下。
谈到了缅甸,这场会议自然不能轻易的结束,孟加拉总督府的事,也被上呈。
事情也很简单,无外乎治理难题。
中孟加拉地区土地肥沃,恒河三角洲一年三熟,甚至四熟,极其养人。
到了如今,仅仅是慕斯林人口就超过了两千万,何其恐怖。
对于当年的雍国,高林地区的同化尚且罢了,孟加拉地区想要同化,简直是难如登天。
更别提大明了。
占领容易,治理难。
当然了,还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效仿英国,直接承认那些地方的自主,只要收税和听话就行了。
但这就完全不符合大明的传统,且都认为雍国之所以失去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