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振兴大明 > 第一百一十八章变化

第一百一十八章变化

银行存款是给利息的,虽然一年收益只有两厘,但却是许多人心头好。

但凡稍微有点家产和见识的人,自然明白,钱在手里不值钱,反而在持续的贬值。

通货膨胀这个名词虽然没出来,但白银贬值却是共识。

要不是上百年来海外的铜矿持续不断的输入,一块钱兑换五六百文也是正常。

这时候,存钱在银行吃利息,渐渐成了沿海地区人们的共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维和想法也会慢慢渗透到内陆地区。

借此,上海特别市一经设立,金融业才会迅速的如吹气球一般膨胀,这是现实中的需求。

由此供大于求,再加上计算机没有发明,在能力和技术限制下,银行业不得不做出限制:十块钱为储蓄门槛。

这是对于小储户,如果是那些几千上万块以上大户,他们则又是另一幅嘴脸。

老李叹了口气,脱离了队伍,弯下腰帮他捡拾起来。

一枚枚铜钱,上面不知沾染了一家人多少血汗。

“老哥,算了吧,不如去钱庄吧!”

“钱庄也不要!”老头叹了口气:“这钱我是准备存着给孙儿读书的,吃点利息……”

老李作为银行经理的仆人,自然是明白银行的规矩,欲言又止:“算了!”

排队的人低头不语,高坐在柜台上的收银员则熟视无睹。

这样的穷人他见多了,想占便宜都不够格。

帮忙之后,老李则毫不犹豫地向后走去,重新排队。

这是规矩,当他离开队伍的那一刻,位置就已经被取代了。

除了这条规矩以外,其他如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抽旱烟,不准吃东西,不准坐下等等,不一而足。

就是那么的霸道。

就算如此,人有许多人趋之若鹜。

等排了一个多小时,老李白将十五块钱存到自己刚开的账户之中。

“年息两厘,一年平白无故就是三毫钱,一个月房租呢,太好了,可惜这些钱太少……”

老李这时候也不由得生出了一些遗憾。

即使在上海,他这样的住家车夫一个月也才两块钱,码头普通力工两三块。

只有那些地主,或者房东,才有大量的闲钱存银行。

想着自己住的大杂院,足足有五间房,一个月房租最少一块五,一年就是十八块。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忽然就浮现一股冲动:“我应该也要买个房子住,到时候就有闲下的房子租出去了……”

待他恍惚间离开银行时,忽然撞到了一个人。

模样还没看清,但那宝蓝色的绸缎衣裳却让他悚然一惊:“我不是有意的,这位老爷!”

“没事!”被撞到的男人轻声道。

他这时才看清其脸。

略微圆润的脸蛋上,留着两撇浓厚的胡须,皮肤白皙,一看就不是经常风吹日晒的主。

身上的衣裳服饰比自己家的老爷还要贵重。

胡雪岩看着这位男人:“你没事吧!”

“没事,您没事就好!”老李态度恭敬。

“银行门槛高吗?”

面前这个富家老爷忽然提了一个怪问题,老李一愣,随口道:

“徽商银行是十块钱,晋商银行也是,我听说许多钱庄是五块钱,而像是大明银行,最少五十块。”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胡雪岩笑了笑:“还是老样子,没变多少!”

“谢了!”

说完,在后者目瞪口呆之中,塞了一块钱就离去。

老李心头一喜:“意外之财,今天又能割半斤肉吃了,得吃肥的!”

胡雪岩坐上马车,闭目养神。

他从小是从杂货铺打得工,然后卖了金华火腿,最后到钱庄当学徒。

虽然后面慢慢经营起了别的生意,但钱庄银行的事却是门清。

“几十年了,还是没变,老一套虽然恶心人,但就是舍不得放开!”

他嘿嘿一笑。

自从在北京沾染了皇气,纱厂工场买卖愈发顺利了,纱锭数量达到了五万锭,织机更是有近三千台。

与其他抠抠搜搜的工厂主不同,他全部的织机来自于英国破产的工场,虽然算不上最先进,但其速度却达到六千转每分钟。

而当时大明那些老工厂,也不过千八百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