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击败公孙瓒,只靠这些人,远远不够。”
刘虞便焦急的问道:“那该如何?”
他对军事这一门涉猎太少了,看不出议事时的几位将领的能耐,手下的兵马,比起那些黄巾余党,也就是纪律好些,甲胄器械好些,除此以外,也没有多大的差距。
称之为为兵勇都不为过,战斗力与公孙瓒的人马差距过大,胜算最多也就五五开,打仗这方面田畴却比刘虞懂得多的多。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对战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算是黄巾军,要是交由韩信来统领,说不定现在的大汉已经改姓韩了。
也不是田畴看不起这些将领,主要是他们的心不是向着刘虞,而是向着公孙瓒,毕竟在刘虞手下,几乎无仗可打,刘虞本身就是效仿文帝,吃穿用度样样都十分节省。
连叛乱的乌桓听闻他来幽州上任,都愿意归顺,更别提一般的匪盗了。
对于百姓来说是安稳了,可对于这些要用头颅来飞黄腾达的将领来说,哪个不愿在公孙瓒手下做事,在刘虞手下连汤都没得喝。
田畴也不卖关子,当即正色道:“主公可派人联络刘备。”
“刘备?”
“正是,刘备本人其实已经不满公孙瓒的所作所为,公孙瓒与各路诸侯在洛阳城纵使麾下洗劫之事肯定会被刘备得知,刘备又与主公性情相似,两者之间自然也有间隙,可因为刘备没有更好投效的地方,主公只要加以劝说,再许诺些官职,他定会投效主公,他的两位兄弟,关云长和张翼德,可抵的上千军万马,拿下公孙瓒,便是板上钉钉之事。”
“玄德真会助我?”
田畴则是笑道:“主公与他同为宗室,他不帮主公,难道还会帮那公孙氏?”
见刘虞还不是胸有成竹的模样,田畴只能再给他吃颗安心丸。
“若是玄德真不愿相助主公,主公还可向武英侯借一人。”
听到田畴还有备选计划,刘虞顿时信心大增,可见他是早已做了准备的,能给自己兜底。
“借何人?”
“那位能险些夺取吕布性命的银甲猛将,赵云,赵子龙。”
比起招揽刘备,刘虞觉得借赵云一事更为困难。
“武英侯与我连一面之缘都没有,怎可能相助于我?”
“英侯看重名望,且与公孙瓒有些过节,主公想除公孙瓒,他或多或少都会支持主公,但其野心恐怕还过于公孙瓒,并州与幽州接壤,不是盟友,便是敌人,主公可以先许诺好处于他,以此借来赵云,事成之后,赵云的去留任凭主公决断。”
虽然这是一损招,但是田畴也是为了刘虞考虑,第二个计划也是他仓促想出来的,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赵瑾借与不借,他完全没有把握,这般话,只是为了稳住刘虞的心。
“罢了罢了,子泰这第二个计策还是有些儿戏,不过你的心意我已经了解了,不管玄德愿不愿相助,征讨公孙瓒一事,我不会再动摇。”
刘虞内心动摇,身为幕僚的田畴也同样不安,听到这句话,便才心满意得的行李告退。
对于田畴这个人,陈寿是这样评价他的:田畴好读书,善击剑。
田畴抗节,王脩忠贞,足以矫俗;管宁渊雅高尚,确然不拔;张臶、胡昭阖门守静,不营当世:故并录焉。
《世语》也有过对他的评价: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
而最看好他的却是曹操,为了留住田畴,便长篇大论,辞藻华丽的夸他,又苦语相劝,终究还是没能挽留,在这一点上与赵瑾同样。
不过赵瑾的劝说可没曹操那么的用心,毕竟他没能与田畴相处多久,了解也不算多,且那时还没真正记\/起这号人物。
为什么曹丞相能这样的做派,那也是因为当时他北征乌桓,田畴自请为向导。上徐无山、出卢龙、过平冈、登白狼堆、至柳城,曹军大胜,封田畴为亭侯,坚辞不受。
曹念田功,四次封赏,终不受,乃拜为议郎。
而为何不受,是因为田畴当初为了主君死难,率领众人逃遁,报仇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反而靠它获取利禄,这不是自己本来的意思,坚持推让。
曹操知道他心意至诚,答应了而没有勉强他。
这位主君,也正是刘虞。
正史上,他出使长安,归来时,刘虞就已经身亡。
这一次,则是出使晋阳,赵瑾见他谈吐不凡,一副君子做派,也看上田畴的才德,变相的挽留过他,但终究没能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