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夫罗也开始疑惑,要是刘辩不在晋阳,他还真不一定会来这里。
“陛下就在府内,你们跟着我进去便是。”
三人本身是难以信服赵瑾的这番话,以为是在逗他们,可府外的禁军身披金甲却又具备说服力。
也就只有皇帝身旁的禁军,才会有如此装扮,禁军可不止上万人,远远达不到人人穿戴金甲,唯有少数精锐配得上这黄金甲。
现在的禁军统领是李武,他已经在府外等候多时了,其身上的气质和地位,已经让陈善羡慕坏了,不过赵瑾也许诺过他,等把情报机构扩大,再让刘辩亲自设立一部。
他的位子不会比李武差,从入蜀的大头兵,到现在的地位,变化之大,让人惊叹。
赵瑾厚待老部下的行为自然也是有益处的,比起卸磨杀驴,鸟尽弓藏的行为,他的做法,不管是老卒,还是新军都十分敬仰。
“并州苦寒之地,新殿还未修缮完毕,只能让陛下暂时屈尊在刺史府。”
听到赵瑾的解释,于夫罗三人也觉得合理,并州穷不穷,他们是最清楚的。
但若是在冀州也这么说,味道便截然相反了。
并州是民风彪悍,兵源优质些,但挡不住冀州人多,土地肥沃。
这片河北之地,到唐朝,也依然是天下户数最多的地方。
比关中都还要胜出许多,这也正是为什么田丰力劝袁绍不要先与曹操开战。
袁绍几乎统一了北方,冀州,幽州,并州,更是连青州都已经掌握在手中,不管如何发展,以曹操当时的实力,是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的。
拥有人口最多,兵马最精锐的四州之地,只要未雨绸缪,徐徐图之,天下就已经握在了手中。
可那时北方刚刚统一,乌桓,匈奴未除,战乱停歇没多久,刚刚击败公孙瓒,兼并其军队。
已经是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可就是因为人飘了,还未休整一年,便又集结大军攻向曹操。
曹操可不是公孙瓒,张燕之流能比肩的。
武将,谋士都能与袁绍帐下的幕僚抗衡。
且有几位荀彧这样顶级人才,至于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和荀彧的“四胜四败”,质疑者不少,众说纷纭。
赵瑾则是认为或许两者都有,且不存在什么抄袭之说,或许以两人的交情,郭嘉的十胜十败是在荀彧的四胜四败的基础上扩展得出。
毕竟这两个胜败论之间确实有相同之处。
可郭嘉在被荀彧引荐给曹操之前,是曾打算投奔袁绍的。
他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公,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每计谋都能实现。而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所以计谋多端而缺乏要领,好出计谋却不能决断,要是遇上大难,就身危了。”
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
这也就是郭嘉的独特之处,虽智不如诸葛,政不如荀彧,陈群、张昭等人。
但就是有其自己的见解,在此时,大多数都是上位者筛选幕僚,而郭嘉却慧眼识主。
与未出世前喜交豪杰一样来挑选主公。
哪怕袁绍的优势远远大过曹操,他还是选择了曹操,后来的官渡之战,也证明了郭嘉没有看走眼。
或许在那座归缘楼,他可能是被赵瑾的真情所打动,也许是真觉得赵瑾能成大事。
从与赵瑾相识,又预料先知派他到并州,再到如今,郭嘉对此已经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