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那蔡琰则是觉得羞辱。
“我到晋阳也为你物色几位才俊,你为何屡屡拒绝,难不成都看不上?”
“女儿就是想陪在父亲母亲身边,不愿出嫁罢了。”
“你成家了,也能陪在我身边,为父给你物色的夫君,又不是远在地方,怎就不能陪伴了?”
蔡邕知道她又在拿挡箭牌,偏偏自己就狠不下心来,如今赵瑾都成婚了,他愈发觉得是太过随和,没能让女儿嫁给赵瑾这样的人中龙凤。
河北没有一统,但北方势力最雄厚的,当属赵瑾。
并州加上半壁冀州,还占据河东之地,但从领地和军事实力来讲,是强于袁绍和刘虞公孙瓒的。
要论得民心,此时的赵瑾和刘虞可谓是不相上下,但两人的军事才能又完全相比不了。
若是赵瑾稳扎稳打,统一了河北,以河北这雄厚的实力,拥有天下最强的骑兵和富庶的土地,南下,也就是平推的事。
争锋天下,首当其冲的便是河北,更何况赵瑾还有着一个所有诸侯都未有的巨大优势。
那就挟持天子,无论征讨谁,都是师出有名,乃是奉旨征讨逆贼,不存在被人指着鼻子说为了一己私欲挑起战争,使百姓不得安宁。
别小看这所谓的出师之名,若是五六年后,刘氏的存在感彻底消失,百姓或许不将这天子的命令当回事。
但刘宏病逝才过多久?先前的皇权依然在,现在也当然在,不过是赵瑾代替了使用这权力的皇帝和宦官。
虽说大局还未定,但各大士族看好的自然是赵瑾,就跟正史之上看好袁绍一般,但袁绍统一河北之后,还不是败给曹操。
现在谁又能知道曹操有如此大的本领,赵瑾的急切感多是因为他,而不是袁绍,在这一点上,哪怕是郭嘉和荀彧也会误以为他担心的是袁绍。
毕竟郭嘉和荀彧还没真正和曹操有所接触,也就是听过他的名声,知道曹操是个能人,但具体有多大的能耐,没有与其相谈,接触,是很难看出来的。
其实要不是曹操早就成家,娶了妻还纳了妾,蔡邕说不准还会将女儿许配给他,两者年纪虽相差过大,但是在这个年代,年龄完全不是问题。
“父亲这是怎么了?嫌女儿待在您身旁,厌烦了?”
蔡邕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连忙解释道。
“有你这样女儿,为父怎会厌烦,在这府中,能与我相谈甚欢的不是你母亲,而是你。”
蔡琰被称为才女,可不是一般的才女,那是真正的博学多才,若不是女子,保底也是一位准大儒,足以继承蔡邕的衣钵。
蔡母虽然也懂得辞赋文章,但与其女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蔡邕之所以没让蔡琰和自己的长女一样,外嫁出去,偏要嫁的近些,正是因为这二女儿能够算作半个知己。
本身就是父女的关系,更别提父女二人都喜欢文学,爱好辞赋,有的时候,他多么希望蔡琰是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