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623章 万龙迷踪(88)

第1623章 万龙迷踪(88)

、念安,还有我和胖子被画成了两个圆滚滚的影子。

槐安的枝桠突然弯下来,把绣球送到孩子们手里,孩子们举着绣球转圈,念安追着绣球跑,银毛小兽跟在后面跳,胖子看得手痒,抢过绣球往天上扔,绣球炸开片光雨,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像撒了把星星。

我坐在石桌旁,看着这一切,突然明白守山人手札最后那句没写完的话——所有翻山越岭的冒险,最终都是为了此刻:雪落有声,灯暖有人,根扎在这儿,魂就定在这儿,不用再往远处看,因为最好的风景,早就在身边长成了树,开成了花,变成了日子里的烟火气。

青铜灯的火苗轻轻晃了晃,像在点头。我知道,这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会跟着槐安的枝桠一起长,跟着念安的脚步一起跑,跟着胡同里的笑声一起飘,直到很久很久以后,还有孩子指着老槐树上的灯,问“那是什么”,会有人笑着说:“那是群傻子,把远方的风雨,都挡成了家门口的暖光。”

而我们,就坐在那暖光里,听着,笑着,喝着酒,等着下一场雪,或者下一个春天。

青铜灯的光晕突然扩大,把整个潘家园都裹了进去,七颗内丹的光顺着根脉往地下钻,护城河里的水、胡同里的青石板、家家户户的院墙,都泛起了微光,像无数盏小灯在呼应。远处的天际线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落在老槐树上,把根须上的露水照得像珍珠,把青铜灯的光晕照得像朝阳。

我知道故事还没结束,老槐树的年轮还在长,青铜灯的火焰还在烧,蚀金蚁们正举着金沙往新的根须上爬,像在铺下一段路的引子。但此刻不需要急着出发,茶还热着,酒还满着,银毛小兽的呼噜声像首安稳的歌,所有的远方都在根里,所有的根都在家里。

守山人手札最后化作的树纹上,慢慢渗出行新字,被晨光镀成金色:

“此心安处,即是归途。”

潘家园的秋阳透过老槐树的叶隙,在青石板上织出金网。青铜灯的光晕里,七颗内丹转得愈发从容,灯座与树干缠绕的根须已长成浑然一体的模样,树皮上的守山人手札纹路泛着柔光,像本摊开的活书,风一吹,字里行间就飘出槐花香、海腥气、佛堂烟,混着蚀金蚁搬运金沙的“沙沙”声,成了胡同里最安稳的背景音。

我蹲在树下翻检新冒的根须,它们比去年更粗壮,须尖的荧光里裹着细碎的影像——是血尸陵的青铜灯焰、沉船墓的楼船帆影、佛骨窟的血舍利光。这些影像碰到露水就会落下,在地上凝成透明的珠,捏碎了能闻到对应险地的气息。昨天胖子捏碎颗沉船墓的珠,结果打了半夜的呼噜都带着海风味,把银毛小兽熏得钻进了灯座缝里。

“吴邪你看!”胖子举着个陶瓮从李婶院里跑出来,瓮口飘着白雾,“胖爷用根须泡的酒成了!你闻这味儿,混着佛骨香和鸿蒙气,比张大爷的‘七界同庆酒’还烈,喝一口保准能看见自己前七世在干啥!”他刚掀开瓮盖,白雾里突然钻出条根须,卷着颗血尸陵的珠往瓮里钻,瓮里的酒瞬间泛起红光,吓得胖子赶紧盖盖子,“他娘的,这根须成精了,还知道往酒里加料!”

银毛小兽突然对着老槐树的树洞低吼,那里的根须正缠成个茧,茧上的纹路是七颗内丹的形状,茧里隐约有东西在动,撞得茧壳“咚咚”响。蚀金蚁们举着金沙往茧上撒,金沙碰到茧就化成金线,把茧缠得更牢,像在给里面的东西织铠甲。

张大爷拄着拐杖过来,烟袋锅里的火星映着他的笑纹:“是‘守根兽’要出来了。”他往茧上弹了点烟灰,“老辈人说,根脉聚到一定时候,会自己长出护根的灵物,咱这胡同的根扎着七界的气,长出来的东西,保准比昆仑墟的镇山兽还厉害,往后啊,不用你们再往外跑,它自个儿就能把邪祟挡在胡同口。”

夜里的月光刚爬上树梢,树洞里的茧突然裂开道缝,缝里透出七彩光,把胡同照得像鸿蒙墟的光海。根须茧一层层剥落,露出里面的小东西——像只缩小的老槐树,树干是银毛小兽的模样,枝叶间挂着七颗小灯,正是青铜灯里的内丹缩影,最顶上的枝桠托着片叶子,叶上的纹路是我和胖子的笑脸。

“是个混血儿!”胖子蹲在树洞边拍手,“既有树的根,又有兽的灵,还带着咱哥俩的念想,胖爷给它起个名,叫‘槐安’,取个‘平安’的意思!”槐安突然抖了抖枝叶,七颗小灯同时亮起,把胖子的影子拉得老长,影子里的根须往他脚边缠,像在撒娇。

槐安刚落地,胡同里的根须突然疯狂生长,顺着各家的院墙往上爬,在墙头织出绿网,网眼处开出小花,花瓣上的纹路是我们去过的险地:血尸陵的饕餮纹、沉船墓的蛟龙纹、佛骨窟的飞天纹……李婶院里的兰花突然疯长,藤条缠上墙头的绿网,开出盏盏小灯,与槐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