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傍晚,李明阳收到了正式的评审邀请邮件。
看着邮件上摩根大通的标志,他突然想起自已最初学习编程的时候。那时候他只是单纯地喜欢写代码,没想到现在会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
打开代码编辑器,他开始最后的调试。明天的演示必须完美,不能有任何闪失。
夜深了,金融中心依然灯火通明。
陈欣悦的显示器还亮着,她正在完善评审材料的最后细节。作为主持人,她要确保明天的评审会顺利进行。
Mark临走时看到她还在加班:"这么拼命,值得吗?"
"值得,"她抬起头,眼神坚定,"因为我相信,在数字资产这个领域,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紧密相连的。而找到优秀的技术人才,就是最好的投资。"
Mark笑了:"你让我想起了自已当年。好好休息,明天是个重要的日子。"
看着窗外的夜景,陈欣悦想起了自已刚入职时的忐忑。三个月过去,她从一个职场新人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分析师。而明天的技术评审,将是她最重要的考验。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李明阳还在调试代码,王浩然在完善演讲稿。每个人都在为明天的机会做着准备。
技术评审会后,王浩然用自已在谷歌的积蓄和期权收入,加上几位谷歌前同事的天使投资,创立了W3 Labs。作为一家专注区块链底层架构的创业公司,他们选择扎根陆家嘴,希望离金融机构更近一些。
三年时光,走出了自已的路。
创业第一年,他们采取"技术咨询+产品研发"双线策略。白天为金融机构提供区块链技术咨询服务维持现金流,晚上团队专注产品研发。王浩然的谷歌背景帮他们赢得了第一批咨询合同,虽然规模不大,但足够维持五人团队的运营。
转机出现在第二年初。他们研发的高性能交易架构在业内技术交流会上引起关注。一家中型证券公司给了他们第一个百万级的技术试点项目。紧接着,一家专注于金融科技的VC领投了他们的A轮融资。
团队扩充到15人后,业务开始良性发展。他们先后完成了三家金融机构的技术改造项目,年营收突破千万。王浩然坚持让团队专注于核心技术,不盲目扩张,保持稳健的现金流。
而陈欣悦在摩根大通投资部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经手了多个创新项目。偶尔在业内交流会上,她也关注着W3 Labs的成长。他们的技术方案越来越成熟,客户群也在稳步扩大。
但近期全球经济形势突变,原本计划好的B轮融资受阻。一些已经签约的项目延期,新项目谈判周期被拉长,让现金流承受压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同期创业的区块链公司开始裁员或转型。
"现金流周期要拉长到9个月,"财务总监在季度会议上警告,"我们需要为更长的寒冬做准备。"
就在这时,摩根大通投资部开始关注已经有市场验证的科技企业。W3 Labs过去三年的稳健发展和成熟产品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作为投资助理的陈欣悦,负责这个项目的尽职调查。
但市场环境的恶化还在继续。头部互联网公司开出高薪招揽技术人才,一些投资机构暗示可以收购W3 Labs的核心团队。王浩然不断接到新加坡、香港的猎头电话,开出的条件足以让人心动。
就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李明阳发现了那个针对科技创业公司的诈骗团伙...
(第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