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跟着宝钗一路进了园子,喜不自禁地说:“姑娘,我可想着好多时候了,可算能来见识一番了。”
宝钗抿嘴笑道:“我知道你有这心愿久了,就在这多住上些时日,我也好得个伴。”
香菱又道:“好姑娘,你趁这个功夫,也教我作诗吧。”
宝钗笑道:“你这叫得陇望蜀呢。”可巧,两人刚进蘅芜苑,就看见了三姑娘送来的帖子,说的正是结诗社的事情。
宝钗吩咐了人把燕窝送到林姑娘屋里,然后就带着香菱往探春的秋爽斋去了。
一进屋,见李纨等人都在了。宝钗指着黛玉,对香菱笑道:“你不是要拜师吗,会作诗的尽在此处了。”
香菱平日里憨态可掬,学起诗来却有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痴性,恰好对了黛玉的脾性,两人倒是投缘,论起诗来物我两忘,连宝钗都直摇头,打趣道香菱都被黛玉教成诗呆子了。
更巧的是,过了几日,史湘云也来了,她素来与宝钗亲厚,就在蘅芜苑住下。湘云诗才不输薛林二人,人又爽朗健谈,香菱跟她讨教起诗,两人一说起来就是通宵达旦毫不知倦。
宝钗笑着说被这两人烦扰得无法安枕,李纨探春等人却笑道,眼下园子里人都到齐了,香菱也差不多出师了,诗社正是兴旺起之时。不想忽而生出一事来,却让她们其中几人不得清闲了。
王夫人将李纨等人唤到跟前,说凤姐病倒了,大夫说要好生静养着。她吩咐李纨探春协同管理府内的大小事务,又素知宝钗心细,让她也多多帮衬二人。
这些年府里的人都知道太太已不太管事了,府里是琏二奶奶当家。凤姐的手腕也非一般妇人可比,府中下人无有不惧她的。
这下换了人来管事,众人见李纨宽厚,探春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宝姑娘又是亲戚外人,起初多有些轻慢松懈的。谁料到三姑娘经手三两件事后,众人才知道她精明不让凤姐,这才小心谨慎地办起事来。
探春平日里也是平和恬淡的性子,然她的见识魄力却不输男子,连凤姐平日里也常叹道可惜如此人物,却没福托胎在太太肚子里。此次领命打理府中事宜,也非一味守成,而是眼看着府中有雕敝之相,难免将来捉襟见肘起来,故而所思所想,是开源节流四字。
她年前跟着贾母去府中老人赖大家时,见他们家的园子比大观园小上许多,却每年除了供给一家所需,年终还有几百两银子所得。她们在园子里一住经年,竟无人想到此节,不觉可惜。对李纨宝钗言道:“我原是不知,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宝钗笑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是可用,那自然值钱。”
于是探春说出心中打算,将园子分派给府里的老妈妈们打理,所得除了供应府中用度,其馀允其卖钱获利,一来省下许多花费,二来也可让府中的老人们得些好处,岂非两全其美。
一时间选出了几个可用之人,探春和李纨商议了如何分配,又问宝钗可还有什么不周全之处。
宝钗笑道:“园子里如今几十个老妈妈们,得了差使的固然欢喜,馀下的却也会抱怨不公。有份之人每年所得既是丰厚,不如让他们到年终拿出些馀钱来,散与其馀之人。这样但凡在园中照顾的,无论分内分外,都会尽心尽力了。”
探春固然精明,宝姑娘却更懂体察人心人情。众婆子们听她们说了,竟是人人都能得些好处,当下俱是欢喜。
三人正在议事,听人传报说,府里来了一大帮子远客,大奶奶和宝姑娘的亲戚都在其中,让大家都去认认亲呢。
原来是薛蟠的从弟薛蝌,带了胞妹宝琴上京来,路上遇上了邢夫人的兄嫂带着女儿岫烟,李纨的嫂子带着两个女儿李玟李琦,于是一并到了府上。
贾母见薛宝琴品貌出众,欢喜非常,一意留下她来作伴。有一天还问起薛姨妈宝琴生辰,众人一听老太太这是动了为宝玉婚配的念头。薛姨妈忙回了贾母,宝琴已许了梅翰林之子,此次正为婚事进京。贾母方才叹息作罢。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