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 87章 镇江军

第 87章 镇江军

入夜,万籁俱寂。谢玄坐在营帐内,灯火通明。他专注地看着新军的名目和需要重新安排的器械清单,眉头微皱,眼神充满思考。

新军的组成成分既有京城的权贵子弟、功勋子弟,也有来自京畿地带郊野的富户,还有一些书院学子,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军队。这些人的背景各异,但多数家庭条件优越。

在谢玄的对教育的普及下,不少贫农也能识字读书,更何况这些出身良好的人们呢?他们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清楚的知道吴军的法令法规。

要想让这支新军成为一支精锐之师,不仅需要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战斗意志。这就需要他在管理和教导上下足功夫,既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又要让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成长。

由于不需要进行识字重新普及工作,谢玄可以直接普及军令和思想,这使得他能够迅速而有效地传达自已的意图和要求给士兵们。

这样一来,直接训练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因为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教授基本的读写能力。

此外,由于新军都识字的缘故,对军令和思想的理解也将更为深刻和准确。

这种情况下,多数教育分子不仅不会违抗军令,反而会对法令产生敬畏之情,从而更加严格地遵守军队的规章制度。虽然仍然存在一小部分人会违背军令,但这只是极少数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谢玄首先编定了一老带三新的政策,打算以两万新兵带出一支八万人的新军。

吴军治军以“纪律严明,秋毫不犯”,这也是先帝与谢玄商讨的结果,而体现在实际就是军令畅通,听从指挥,不劫掠不强抢不胁迫不伤农身上。

虽然吴军小部分确实有些恶行,但是多年来一直声名远扬,不逞一时之勇,不慕一时之利,主要在大规模扩军之际没有办法完全筛选会出现这种情况,谢玄一直秉承着个体勇武终究有限,团队协作才是真理的理念。

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在京城进行操练显然不合适,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恐慌。于是,谢玄决定离开京城,前往先帝的故乡——镇江进行练兵。

先帝当年大规模犒赏功臣时,曾赐予谢玄镇江侯的爵位,以自已家乡的名称作为封号,这便是先帝与谢玄之间深厚的君臣情谊,也让谢玄深感责任重大。如今,他为国来到镇江,为了西南边事训练新军。

训练场地设在镇江城外的一片宽阔平原上,这里地势平坦,四周被连绵的山峦环绕,一条大河从旁流过,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场地中央,一座座营帐整齐排列,仿佛一片白色的海洋。

营帐之间,是新兵们训练的校场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镇江的土地上,新军的士兵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早操。

他们穿着统一的军服,手持长枪,步伐整齐划一,口号声震天响。谢玄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注视着每一个士兵的动作,不时地发出指令,纠正着他们的姿势。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士兵们在老兵与将领的带领下,进行着各种战术演练。他们分成不同的小队,模拟着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学习如何配合,如何进攻,如何防守。沙尘滚滚,战马嘶鸣,兵器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场面壮观而激烈。

傍晚训练场上的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聆听着老兵讲述战场上的故事,学习着前辈的经验。

随着夜色的深沉,谢玄的营帐内灯火依旧明亮。他的目光在名册和器械清单之间来回移动,不时地在竹简上做着记号。

谢玄仔细着计划着新军的训练目标,训练规划,并且开始思考起了新军的名号,谢玄思考着,思绪逐渐飘向多年前的夜晚。

--------

姜云和军中兄弟们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谈笑风生。虽然他酒量不佳,平时也不怎么爱喝酒,但每到休息时间,他总会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那时的谢玄也是如此,在营帐内处理着账目。

谢玄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与现在如出一辙。那时,他一脸无奈地对姜云说:“大哥,我已经跟您说了很多次了,身为将领应该以身作则,军中严禁饮酒啊!”

姜云却只是尴尬地笑了笑,回答道:“下次注意,下次一定注意。这次就算了吧,你就当作没看到好不好?玄弟。”

谢玄假装生气地说:“那可不行,作为领导者,绝不能开先河。这可是您教导过我的呀,大哥!”

姜云听后,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治军之道,关键在于严明的军纪。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