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民国遗梦:故人手札整理稿 > 第11章 月明月缺月徘徊,潮涨潮落潮高低

第11章 月明月缺月徘徊,潮涨潮落潮高低

1918年秋,孙中山发表著名《实业计划》,规划中国建设16万公里铁路的宏大目标和方案。北洋政 | 府通过“借款筑路”政策先后修建了粤汉铁路湘鄂段,京绥铁路等。

自从从觉然寺回来后,徐沨台能感受到赵清沅逐渐放下的心防,也在他的帮助下逐渐完成了京津冀地区的铁路路线图规划。

与此同时谭允梅联手尹海平不断深入追查“龙骨”一案,随着天气渐暖,一切都在朝着光明前景发展着。

在帅府佛堂后,谭允梅举着那根从觉然寺带回来的龙骨,对众人道:“这根骨骺外表粗糙,布满细密的‘蝌蚪纹’,内部骨孔细密,关节处圆滑偏大,可以确定是人骨无疑。从各方面综合来看,应该属于中年男性。”

谭允梅顿了顿,向尹海平问道:“王庚银的鬼故事是怎么讲的来着?”

“他在东直门那里撞邪,鬼打墙走不出来。好不容易走出来了,看见从天上掉下个火球,追过去把火扑灭了,就是这根人骨。”

尹海平回答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看见的火焰是鬼火?东直门外多荒坟,尸首腐烂后形成鬼火,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被王庚银撞见。”谭允梅猜测。

“不可能。”赵清沅从徐沨台身边站起来,“鬼火的形成一般在夏天,由于气温高才有被点燃的可能性。现在千里冰封,尸首腐烂慢是一方面,容易熄灭是一方面。且鬼火一般贴近地面,从空中直接滑落更是不可能的。”

徐沨台点了点头,“我赞同知言的说法,但我这里还有另一种猜测。”

“信号箭?”尹海平猛地回过神来,“军中短程内信号传递,一般就会使用信号箭,在箭头上抹上火药,点燃后射向空中,同伴知道后就会进行下一步行动,根据火焰的大小和远近来判断同伴距离。”

“然后箭只掉落时,火星燃着了枯树,引得王庚银发现人骨。”赵清沅细细推理,“但为什么会把人骨架在树上呢?是谁架的,又是谁的骨殖,目的是什么。”

“要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幕后主导者,那么王庚银在停电后被谁所杀,在东直门为什么会走不出去,就都有解释了。”

谭允梅把手中的人骨放下,“这根人骨的主人是被活活打死的。骨殖上有细微的裂痕,断面参差不齐,像是被砸断的。”

“而且这个人在去世之后,收到过大火的焚烧。”赵清沅翻看着那根人骨。

“从何而知?为什么不能是被枯树的火焰烧的呢?”尹海平问道。

“因为这根骨殖下端的断面处有这种透明发硬的东西,”赵清沅摩挲着人骨,“只有长期暴露在高温的条件下,才会出现这种东西。至于从何而知,我亲眼见的。”

徐沨台拉住他的手,安慰似的拍了拍,“也就是说当下有了另一方势力,在东直门给王庚银下了迷药,让他误以为自已进入了鬼打墙,给他恐怖的暗示。然后通过信号箭把他吸引到东直门外的乱坟岗,让他捡到人骨,并且把它当成了什么珍宝,从而带到平田千代的宴会上,给他找难堪。”

“那么针对京津冀铁路的规划建设,除了我们和平田千代,还有另一方势力插手。”徐沨台分析着。

“这一群人和中央肯定不是一伙的,不然绝对不会在平田千代的宴会上出手找事,但现在尚且不能确定这群人是敌是友。”

“小心为上。”赵清沅开口。

“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离开的尹海平拿着一叠信纸返回房间,“天津来消息了。”

徐沨台接过信,一目十行地飞速看完,标记了几个重点的地方详细阅读,确认无误后,扔到了一旁的火盆里。

“我要去一趟天津卫。”

这是对尹海平他们说的。

“你和我同去。”

这是和赵清沅说的。

“今夜让王婆收拾收拾,明天拂晓就出发。”

那来信之人正是远在天津的张爱琴。

早些年徐沨台尚且居无定所时,曾在天津蹉跎过一阵子,在那里结识了同样爱听戏的张爱琴,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

直到后来徐沨台领兵关外,各地征战,二人也时常保持书信联系,约着来年春暖,在暖阁楼外弹一把胡琴温酒观戏。

几年前张爱琴的独女张娴淑随母探亲,在关外遇到流寇侵扰,恰被徐沨台救下。细细询问,才知正是故人之女。

为此张爱琴几次三番动过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心思,每次都被徐沨台以“何以家为”的理由婉拒,两厢来往也就淡了。不知今日到底为何事匆忙来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