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越狱废妃 > 谋划

谋划

次发现这张脸,就硬是要紫芙将所有能返光的东西都收起来,再没敢看。以前是恐惧,恐惧自己活在一具尸体里。而眼下,不再病恹恹的样子还真是个标致的美人儿,讨人喜欢。

郭精奇翻出被塞进床底的破铜镜,正正端放好。一会儿近的,一会儿远的,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又回眸一笑。

这身材是极好,该凸的凸,该翘的翘,一把小细腰不盈一握,细腰以下全是腿,绝对的黄金比例。且皮肤细腻,吹弹可破。三百六十度全景无死角的绝色大美人啊!

她欣赏着铜镜里新的自己,喃喃自语,“若上辈子长这模样,早就跟孟林哥表白了,还轮得到那帮妖艳贱货?”转念又“呲”了一声,“当朝皇帝是瞎子吗?这么个大美人儿,竟丢在冷宫里!”

“阿嚏!”

一个重重的喷嚏,大殿之上赵祯的眼泪都跟着流了出来。

“陛下保重龙体!”

众臣跪地叩首。

赵祯接过阎文应递上的锦帕,一边擦拭着一边冷眼望着殿下这跪了一地的人,心下感慨,“若议政都能求同存异这般统一便好了。”

不过就一套科举应试之变法便惹得连日来垂拱殿上吵得面红耳赤没个定论。这哪是议政,不过是各方角力谁也不服谁罢了。如此以往政令如何通畅下达?

赵祯敛眸一声,“退朝吧。”

立于龙椅一侧的阎文应高声唱喝,“退朝!”

跪着的众臣再擡头已不见皇帝的身影,面面相觑。

城楼上赵祯久久驻立俯视着城楼外的蕓蕓众生,一筹莫展。

这是皇宫里能站得最高望得最远之地,入目所及也不过是长街两边鳞次栉比的房屋和街面上繁忙的铺子和行人罢了。

直到阎文应来报晏殊回京述职已然入宫候召,赵祯终于一展笑颜道,“快宣!”

眼见须发半白的晏殊踏上城楼,赵祯急切地几步迎上去扶住正要下跪施礼的人,“晏先生,朕终于盼到你了!”

晏殊端详赵祯半晌,一时间泪光闪烁,声音都有些哽咽道,“陛下再不是往日青涩少年,黎民百姓之幸,大宋国运之福!”

两人既是君臣,亦是十来年的师生。若说皇帝真正信赖的人没有几个,这晏殊绝对是首屈一指居于首位。

赵祯听得此话微微一叹,擡首望向城楼之外,悠悠道,“朕会是个好皇帝吗?”

“陛下风华正茂正是一展抱负之时,何出此言?”

“朝内各方势力角斗,常浪费于口舌之争,国事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蕃外各部正是新旧更替蠢蠢欲动。如今可谓是内忧且外患,”赵祯话到此处,转身望向晏殊目光炯炯,“不过如今先生回来了,朕便有了莫大的助力!”

晏殊认真听罢,抿着唇竟一扯袍摆直直跪了下去,“微臣老矣,精力多有不济,成为陛下日后的助力恐不能够,但愿做陛下的马前卒试金石,打破眼下这局面。”

赵祯赶忙上前将晏殊扶起,注视的眼眸里多了凝重,眉心微蹙,探究地道,“先生这是要朕牺牲了你来震慑朝野?”

“对近臣开刀,方能令朝中观望之人认清形式,万事则可徐徐图之水到渠成。”

“万万不可!”

“陛下冷静想想,这该是眼下最好的法子了。”

赵祯心中万般不愿却无言以辨,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除此之外,微臣再给陛下推荐两个安内攘外可用之才。”

赵祯凝望着这位为他为大宋这般鞠躬尽瘁之人,眼里忍不住泛起涟漪,好半天才问出声,“谁?”

“若论体恤百姓通晓政务,范仲淹当是做实事的纯臣。不结党营私不阿谀奉承,朝堂之事此人足可信赖。”

赵祯听着思考半晌,转而问,“那么攘外之才又是谁呢?”

晏殊垂眸略顿了一会儿,再擡眸时目露晶光,沈声道,“沈从道次子,沈冲。当乃将相之才。”

赵祯听得一怔,陷入沈思。

“阿嚏!”

阎文应愁云满面地递上锦帕,转身去泡了热茶送上前,扭头又冲殿外喊,“速速宣单太医!”

“不必,无妨。”

赵祯轻描淡写的一句,用锦帕拭去眼泪,再擦擦鼻子,一边将锦帕递回阎文应手里,一边接过热茶,坐在软椅上微微推动杯盖,抿了一口,“只是打个喷嚏,无需兴师动众。”

“这已是三日里的第五个喷嚏了。还是让单太医瞧瞧吧,否则文应放心不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