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雷电
正在徐景郁郁寡欢之时,有官员欢天喜地上奏恭贺道:“陛下大喜,江右竟有禾生双穗奇象,此乃陛下励精图治,国泰民安,天降福祉之故,祥瑞现世,吾皇万岁。”
徐景看到这封奏折,冷不丁坐起来,惊诧地瞪大眼睛,迟迟回不过神,待她反应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拍手叫道:“天公助我!”
她苦恼不能封禅,这会儿就撞上来一个祥瑞,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让徐景下定决心,绝不可错过这次封禅的好机会。
禾生双穗的事情迅速传开,孟春来和王素心听到议论声,只觉头顶一道响雷,一张脸苦哈哈,这不是瞌睡送来枕头,正合圣上心意吗!
不出所料,第二日早朝,徐景就提出要去封禅,冯廉等人得到义阳王的吩咐主动出来支持,王素心和范可选沈默不语,没有明确表明支持还是反对的态度,朝堂上便是冯廉等人的一片附和之声。
封禅之举,势在必行,又是筹备秋闱,又是筹备封禅,礼部忙得脚不挨地。
在这个间隙,徐景将那套备用卷的答案下发到天牢里,抽调官员进去批改试卷,合分统计,赶在封禅之前出了结果。
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勉强能看的还是几个宗室女,徐景依照爵位等级晋封,赐给食邑,正式结束这场考试,徐景便踏上封禅之路。
封禅随行的臣子有孟春来丶冯廉和义阳王父子等人,王素心需要筹备科举事宜,和范可选留守长安,范可选是老臣,威望重,朝臣没有异议,急奏请稷山长公主定夺。
安排完毕,已经过去好些时日,徐景心急如焚,终於启程,压在心上的那块石头才移开,徐景将那块鱼尾铜瓦放在袖管里,时不时要伸手摸摸,确保没有丢,引得义阳王频频投入目光。
义阳王暗道:“到底是什么神物,这样宝贝?”
这么一想,就动了歪心思,招呼儿子过来,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父子俩嘀嘀咕咕小声说话。
徐景出行封禅,长宁县主在地方上巡查种植番薯的事情,听闻有禾生双穗的吉兆,她走到田垄边休息,抓一把泥土,琢磨祥瑞真假。
“县主在忧虑何事?”和长宁县主一同出来的女官过来,看到长宁县主紧绷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女官出声询问。
长宁县主缓过神,揉捏土块,擡头看向女官说:“你可知江右出了禾生双穗的奇象?”
“双穗?”女官面露诧异之色,她想了想,声调不自觉拔高:“倘若是真的,那可是大好事啊,结出的稻谷更多!”
关键就在真假上面,女官反应过来,立即止住后文。
长宁县主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道:“你说……禾苗为什么会结双穗?这世上有没有哪种法子可以多抽穗,或者保存双穗禾的良种?”
女官不理解她这些想法,“县主,农耕谷物世代如此,双穗是上天的恩赐,岂能是人力可以为之。”
日头西斜,最热的时候过去,长宁县主叹口气,先把番薯种完才能想别的,她将这些想法藏进心底。
徐景来到泰山脚下,所有人暂时在山脚安顿,没有立即开始祭祀,众臣一头雾水,尤其孟春来,不知道皇帝想做什么,在长安的时候恨不得飞过来封禅,现在到山脚下忽地又不着急了。
在群臣疑惑的目光下,徐景一动不动,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她必须按捺激动,静等阴天,免得功亏一篑。
黎明时分,徐景照例出去看一眼云的形状,大概预测下雨的可能,刚跨过门槛,就有急风卷着飞叶,呜呜吹过,直往人衣领子里面钻。
擡头看,天色昏暗,不知何时聚集起乌云,徐景眼睛里爆发惊喜,立刻叫孟春来等人收拾东西,速速祭祀。
群臣大为不解,前几日天光正好不去,眼下乌云压顶,一看就是下雨先兆,这时候出去做什么?
徐景要先设坛祭祀,然后爬上泰山行登封礼,即将出发之时,她摸了摸袖子,竟然落空,没有摸到那片鱼尾铜瓦,徐景心里咯噔一下,慌忙扒开袖子四处找瓦片。
自己身上没有,又在床榻附近寻找,徐景快将所有地方翻个儿都不见铜瓦踪影。
徐景脸色死白,颓丧地靠坐床榻,外面传来孟春来的声音:“陛下,可以出发祭祀了。”
所有人都等着她出去,徐景不能临时取消,她不死心重新找一遍,一无所获,便拉开门问外面的孟春来:“你可有见到我那块鱼尾铜瓦?”
孟春来迷惑地摇头说:“陛下,微臣并非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