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和开国女帝互换后 > 允草市

允草市

允草市

孟春来急匆匆赶过来,徐景翻找案头的奏折,问道:“近期怎么没有看到洪涝的折子?”

平平淡淡一句话,进到孟春来耳朵里凭空多出几许猜疑意味。

孟春来眉毛抖了抖,紧忙答道:“回禀陛下,微臣这几日确实未见相关奏折。微臣心中有疑,出宫巡查,这才明晓,幸得陛下高瞻远瞩,拨银修补道路,重整长安及周边地方排水,即便暴雨如注,及时疏导积水,故而躲过一劫,灾情并不严重,其中受损农田的情况还需雨停再计量,各县县令已妥善安置受灾百姓,微臣估计奏折会在不久后递上来,陛下勿忧。”

徐景诧异地擡起头,不料修路和水排还有关系,挠挠头,先前的决策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

另一头,赵王预备以暴雨借题发挥,然而一直等到雨停也没有收到伤亡的消息,没有好的借口发作,蓄势待发的气势在等待里消磨殆尽。

赵王唯有忍耐,静候时机,蛰伏许久,即将动手时却时不时出现意外,臣属里有不满意的声音,他们没有赵王的好耐性,恨不得直接杀进长安,焦虑的氛围弥散,赵王分出心神安抚属臣,自己却被他们感染得略微焦躁不安。

近臣注意到赵王的异样,在其他人走后单独留下来,斟了一杯酒,递给赵王,平声道:“殿下还在思虑长安之事?”

赵王接过酒,杯盏握在手心里,没有送到嘴边,凉风习习,青叶不知何时接连不断枯黄,一派萧索,赵王皱紧眉头,目光从那片枯叶身上移走,沈声道:“一年来,长安那位的行事风格有变,已经有太多事情超出掌控,不觉得这对我们很不利吗?”

近臣道:“殿下所言极是,不过依微臣之见,圣上偏恩女子,全然忘记当初众臣如何摒除议论之声,奉她为帝,各家各族多有不满,暗里投效殿下,倘若圣上一意孤行,坚持改变政令,提拔女官,诸臣心灰意冷,殿下路途随即顺遂,于殿下而言,实则是好事。”

皇帝要重用女官,便随她去,那样一番乱来,最终支持她的臣子另择良主,就看她倚重之人能不能发挥作用,护她周全。

赵王安下心,找不到借口讨伐的焦虑消散,皇帝对他的猜忌心可是极重,哪日皇帝降旨要杀他,就是他的起兵之日,距离那一天不远了。

暴雨结束,清点受灾情况,幸而无人死亡,唯几家房屋倒塌,百姓出逃时受了些轻伤,徐景拨款命官员妥善安置受灾人户,此事便过去了。

这场暴雨令百姓惊诧,那雨可是猛烈,百年难得一遇,竟然就这样轻易化解,众人惊诧不已,仔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圣上早有先见之明,从国库里拨出银两兴工修路,又请沈道全的孙女孙卓君调整水排,这才免遭劫难。

原先不理解的百姓经过这一场暴雨,恍然大悟,感激地朝皇宫方向拜拜,赞扬沈卓君水排之功。

青天白日,沈卓君被百姓围堵在路上,在她惊疑不定掀开车帘之时,一篮瓜果送到她面前,擡眼望去,百姓们双手高举木篮,呼唤沈卓君的名字。

沈卓君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她来长安时本害怕沈家名声连累圣上,紧巴巴算着钱,谁知工部莫名其妙要求她必须将银两用尽,并声称是圣上的意思,她当时还奇怪,工部竟然没有昧进自己腰包,这下总算明白,皆为圣上严律诸臣,治政有功。

相比圣上,沈卓君实在羞愧,紧忙推拒大家的好意,认真地说:“圣上征召,这是我的分内事,承蒙乡亲们厚爱,卓君不敢居功,更不能擅自收取百姓财物。”

沈卓君几番推辞,然而百姓盛情,她越是拒绝,大家送得更加起劲儿,无可奈何,沈卓君只得弃车而逃。

瞧瞧,这才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啊!

百姓们感动道:“沈娘子大德,淡泊名利,圣上应当厚赏她。”

沈卓君的事情传进宫里,徐景得知来龙去脉,才发现沈卓君这个大功臣,赶紧降下旨意,给她送去银钱丝绢,格外开恩不经吏部直接授予她官职,令其进工部司做事。

长安免受内涝之灾,沈卓君确实功不可没,徐景这道封官旨意,群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说什么。

不过沈卓君做官,引起等候吏部铨选的进士们眼红,他们辛辛苦苦寒窗苦读才走到今日,一个小娘子竟轻而易举封官,众人酸道:“恨错生得男儿身。”

酸归酸,冯廉等官员贪污受贿被罢官,朝廷官位将要调动,他们等到铨选的机会,注意力转移,专攻吏部考试去了。

有害怕考不上的人,焦躁难安,眼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