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圣明,是百姓之福,亦是文源之幸!”
太后:“???”
文源是何人?她刚才心不在焉之时,答应了什么了吗?
太后满头问号,但是碍于面子,又不能说出她刚才没听清,只能等萧宴走后问问桂嬷嬷。
心里挂念这事,生怕自己应承什么不该应承的事,加上她年纪大了,今日这么多事,确实让她有些疲惫,便让萧宴回去。
“哀家乏了。”
唯恐萧宴又说要去觐见晋元帝,太后连忙说道:“这个时辰皇帝应当也在歇息,你莫要去叨扰。”
萧宴目的达到,也没再留在慈宁宫。
在桂嬷嬷言明后,太后才知道这个叫文源的人,是萧宴于邕州城识得有才学的能者。
其学富五车,本事过人,却没有好运道。每逢下场前不是突生风寒,便是亲人辞世需要守孝,如今年近三十还只是一介秀才。
萧宴惋惜这般有才干之人却无法被朝廷重用,便从她这为此人讨了份恩典,让其到各方城镇为福善堂选址筹办。
太后也没过多在意,萧宴既已在她面前过了明路,这说明他并没有结党营私之心。
不过……
太后想到之前萧宴所说,他曾将此奏折呈递给晋元帝。可是这般绝佳之策,晋元帝怎么会没有拿出来?
心下狐疑,太后打开奏折一瞧,顿时是什么都明白了。
前面说过,萧宴重规矩比她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奏折往往满篇皆是之乎者也,要么就是谏言谁家今日宠妾灭妻,乱礼教大防,目无法纪!明日谁家买东西不给银子,一看就是鱼肉百姓的惯犯,私下肯定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必须严查!后日便是晋元帝你今日所作的诗词有奢侈之风的倾向,上行下效,你会带坏大晋民风!
种种奏折数不胜数,堪称打报告的小能手!
要不是他确实有着常人没有的本事,叫那些大臣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他的才能。他性子又以温文和善为名,凡事都是有理有据与之细说,并非针对任何人,从未与人红过脸,恐怕出门都会被套麻袋。
想来晋元帝对萧宴心里存着敷衍,看了开头不甚重要的小事儿,压根没仔细看完,随手一批了个准奏,便将其抛之脑后。
得了新策,太后心中激动,一时间竟也难以入睡,便想着去同晋元帝说道说道。
如今晋元帝虽依旧不能下榻,但还是能够言语。如此重要之事,有晋元帝在,才能够施行得更方便。
——
乾清宫,侍卫守卫森严。
如今晋元帝病重,能够在此地把守的基本都是晋元帝的心腹。
就连太后过来,除了桂嬷嬷能够随行之外,其他人一律拦在宫门外,且还需晋元帝的心腹陪同才能一齐入内。
自古太后摄政,外戚势大情况数不胜数,晋元帝做此布置,自然也是为此考量。
他可以信任太后,却又不能完全信任,明家势大不得不防。
见到太后,晋元帝睁开了眼。
病痛折磨着他,全天都处于难以入睡的情况,每每这时他便会想起狼子野心的先太子。
本是为磨砺他的性子,才立了其他皇子,谁知先太子蠢笨不堪,根本不懂得平衡之道,枉费他经年培养,这才起了废太子的念头。
如若不是先太子蠢笨不堪,难当大任,他又何须如此!?
早知如此,当初废后临盆之时,便一把溺死,也不至于害他到如此!
其他皇子也是没甚脑子,光会后宅阴私算计,最后斗得身死,可叹他一身病痛,还需为大晋筹谋。
晋元帝和太后感情不算亲厚,但也比历朝的皇帝同太后,关系要更为融洽些。
她不是一个好生母,却是一位还算合格的太后。从不插手后宫,会为他筹谋,同时她手中也有权势,能够帮助得到他。
不足的便是从他登基到如今,他都快死了还是没能够,从她手里完全掌控权势,以及明家势大的问题。
心腹赵公公给晋元帝垫了张软枕,将其微微调整靠姿。
晋元帝看向太后没说话,他身体比较虚弱,连说话都颇费力气。
太后也没和他一个病人多做计较,将萧宴所提的事告知。晋元帝年轻时也是位明君,只是老了不肯放权,有些糊涂,但也是个懂得利弊的皇帝。
这个法子若是能成,大晋估计会走向全盛之态!
晋元帝激动得呼吸都有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