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御图归之皮上江山 > 第十六章(上)

第十六章(上)

几天下来,重耳都不敢与孟伊说话。一是因尴尬不知从何说起,二是怕自己哪句说得不对,更惹她伤心。虽说自己在心里反反覆覆地设想了许多对话的场景,却仍旧没有勇气开口。直到这天夜里,他觉得非说清楚不可了,才来到酒坊,找到正在烹制“杏花酿”的孟伊。

重耳站在孟伊忙碌的身影背后,许久都无言以对。孟伊虽然知道他在身后,但不知该说些什么,便也沈默着。

半晌后,才听得重耳轻声问道:“还在生气么?”

孟伊原先还在忙碌的手停了一下,又开始忙起来,“没有。”

他轻叹:“如今我心里的愧疚,只怕说什么你也不会信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知道,我的心里并非你想的那样。”

孟伊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也知道他想听到自己说什么。但是不知为何,此时的她就是不想说出“原谅”二字,即便已是话到嘴边。

重耳见她没有回应,心中更是懊恼,他踌躇了半刻,蓦地上前将双手揽在她腰间,在孟伊的耳边呢喃道:“我知道那件事是我的不是。可是,你怨我也罢,恨我也好,即使想打想骂都随你,但就是不要这样不理不睬的。这比皮肉上的伤更让人难受,知道么?”

这一瞬,孟伊的心彻底融化了,任凭原先怨恨的怨恨坚硬得如同钢铁一般,此刻也只能化作阵阵春水,从心里荡起圈圈涟漪。

“其实,我早就原谅你了,也不生气了。”她笑道。

重耳闻言,立刻把手从腰间松开,将她反过正脸来,正对着问道:“真的?”

孟伊看着他那熟悉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真的。”

重耳却好似还不肯定一般,又追问道:“为什么?”

孟伊道:“季隗与你原本就是夫妻,开枝散叶,绵延子嗣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为何要生气。况且,我知道公子的心里有我,这就足够了。”

重耳的眼眶有些红润,她感谢孟伊的谅解,也对自己的无能为力而自责,但这“待嫁宫娥”的身份,却如同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阻隔了彼此之间的汹涌的情感。重耳只能轻轻地把孟伊搂着怀里,含着泪承诺道:“我一定带你会晋国,一定给你一个正大光明的名分。”

孟伊只觉得这承诺虽遥远,却很温暖。她把头埋进重耳的怀里,含着泪,笑着答应了。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重耳和兄弟们已在翟国居住了很久了。酒肆的生意照样兴隆,季隗也给重耳添了两个儿子,一个叫伯鯈,另一个叫叔刘,孟伊则陪着季隗用心地照顾着这两个可爱的小家夥。

桃树枝头上的雪刚刚化去,院中的那一池春水便开始泛起令人心醉的浅绿色,池边盛开的桃花在这玻璃似的湖面上留下了一个清雅的倒影,犹如一个怀春的少女,在岸边独自垂怜。

孟伊和季隗正带着孩子们在树下嬉戏,纷乱的花瓣带着天真烂漫的笑脸在风中盘旋,时而急促,时而悠扬,看上去仿佛也在和他们玩耍一般。池边桥上,风中伫立着的重耳遥遥望着,又沈沈叹息:他从心里渴望把孟伊带回晋国,让她为自己生儿育女,然而此时的他却又只能作罢。

一个月前,重耳从狐偃兄长寄来的信件中得知了晋国的变故:骊姬等人终因谋权篡位获罪而被晋国朝臣诛杀,弟弟夷吾公子则在晋国内部群龙无首的时候借梁伯之力回国登基。重耳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有些感慨,甚至有些激动,他觉着是时候带孟伊他们回国了。可他不曾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再次陷入困境。

前几日,狐偃的兄长狐毛从晋国匆匆赶来报信,称夷吾正在晋国肃清政敌,大兴党狱,晋国内部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他又听信小人谗言,生怕重耳回国□□,便再次派了刺客前来刺杀。

听了这话,重耳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他立刻召集了“暮虹之约”进行了商讨。

“夷吾公子可以借梁伯之力会晋国,我们为何不能借翟君之力打回去呢?”魏犨听了狐毛带来的消息之后,气愤地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是他这考虑太过肤浅,才一出口便遭了众人的反驳。

赵衰道:“梁晋交好,世所共知。梁伯与晋国的交情远比翟君要深,况且他此时正在戎族边境大量屯兵,必定无力顾及晋国内乱。”

“子馀说的是。”介子推说道,“如今夷吾公子已为晋君,即使是翟君愿意帮忙我们攻打回去,在道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

“他在晋国内部为非作歹,我们打回去为民除害,又有何不妥?”魏犨嚷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