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露膊,声声激动人心的吆喝,船像箭一样滑向海水中。
去征服水,征战海洋!不同的是两者的悲与喜,死与生!
其实生死自有定数,冥冥之中老天早有安排!生老病死,自有它发生的道理,可以淡然笑看人生,直面死亡。
硇岛的八音请来了,分别有管子,唢呐,海笛或梅笛,堂鼓或小鼓,箫,笙,大小镲,大锣或云锣等。
他们个个卖力的吹奏,有酸酸的口水从唢呐或海笛的大嘴巴里面流淌下来,让人感觉出他们对逝者的悲情感同身受!
众多的哀嚎汇聚成悲伤的河流,哭声震天,草纸打制的冥币满天飞,又纷纷坠落,随风飘逝。
每口棺材由四个壮汉抬起,前后各两人。
一条由家属与亲人送别长长的队伍紧随其后,家属披麻戴孝,身挂镰刀斧头,寓意为逝者披荆斩棘,开山劈地为逝者开路,以便顺利到达理想中的天堂。
每经过一条村道,村民均自觉在自家门口,为逝者送行,用木麻黄树叶燃烧,堆堆火苗窜起的刹那,暖暖的,寓意用点亮的火把照亮前路,让逝者一路好走!
更有荡尽阴气,让阳气复存的避邪之意!
将要下葬时,巫师作法,口中喃喃咒语,让送别者对逝者三拜九叩后才下葬,并嘱下葬时送别者要背对墓地,禁忌正眼观看下葬的情景。
送别者回家时,一些传统的动作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脱下送别的白衬衫,用柚子叶煮水拭擦双眼皮,要跨过火堆或用双臂抱大树后才能归家。
当然柚子叶是有专人在负责煮好派送到各个人手上,包括分发一些小额的钱币给送别的亲人们,用以取个好彩头。
而烧火堆送别者可以临时起意,自已找些柴草来烧,在来时的路道上烧,然后每个人轮流跨过炎炎烈炎,无论男女老小,均应环绕跨过火堆三次,脱尽铅华,寓意浴火重生!
俗语有云:生不要人死要人,通过送别场面的大小,可以窥见逝者生前地位的尊卑与家族的兴衰!逝者如斯,入土为安!而功过荣辱,留待后人茶余饭后的评说……
四口棺材中,却有一口是空着的,仅仅放了一些他生前的衣服。其中三口分别为王伍,白顺生及其父亲。
那天去西屏岛出乎意料没有找到吴影尸体,因为时间过去一周,依然杳无音讯,应该是葬身鱼腹或海底了!
因此算是死亡了,但最起码留下一个悬念,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让生在人世的亲人有个期盼,无法割舍,但愿在某个不经意的日子能平安归来!
长长送别的路上,长长送别的队伍,有相聚便有分离,从此荒山野岭上又多了几名冤魂,在一堆堆新土垒高的墓茔里,有一些人生的故事嗄然而止,从此阴阳两隔。
留给在人世间的亲人,是一段从熟悉到渐渐陌生乃至淡忘的过程。
原后在每个清明时节,又一次让人记起,又一次敲打亲人的泪点,洒一阵杏花雨。
随风摇晃的狗尾草,一岁一枯荣,它们是他们燃不尽的香火,任日复一日的斜阳一次又一次地梳描。
偌大一座墓地,笼罩在苍茫的夜色里,高低凸凹,旧墓新茔,不分位尊位卑,都以入土为安的方式,融入土地的根部,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老杨忙活了一周,似乎此事有了一个终结,在转身离开墓地的一刻,卸下一身重负。
他微微隆起的后背,像一尾快要煮熟的龙虾。
反剪的双手紧贴着背,黑夜里,黑色帽舌下,一双因睡眠严重不足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干涩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