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兵临开封

第二百二十九章 兵临开封

兀术作战英勇,很快就夺取了汤阳县,降服了三千余宋军。到了御河,宋军已经焚烧了桥梁,不能渡水而过。金将合鲁索带着七十名骑兵涉水而上,斩杀了宋朝烧桥的士兵五百来人。

完颜宗望派使臣吴孝民先行进入东京宣谕宋人,兀术用三千骑兵逼近了京城。完颜宗望率领东路军,己经兵临开封城下了。

赵桓实际上不想与金军作战,投降派白时中、李邦彦乘机劝他逃走。他一夜未眠,思来想去辗转反侧。

五日天刚放亮,赵桓就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延和殿商议对策,决定究竟是守是留。此时,许多大臣都主张迁都襄樊、邓州以避金军的锋芒,赵桓也表示同意,唯独兵部侍郎李纲坚决反对。

李纲质问道:“道君皇帝以天下托付于皇上,难道皇上就这样撒手不管了吗?”一句话问得赵桓答不上话来。

太宰白时中主张迁都避难,见赵桓尴尬,就上前质问李纲道:“你以为京城守得住吗?难道你要将皇上置于危墙之下?”

李纲毫不退缩地道:“皇上是一国之君,倘若一走了之,国家大事交给谁来作主?”

赵桓毫无主张地道:“那依李爱卿之意呢?”

李纲道:“云王文滔武略,智勇双全,这样的人才,难道皇上就不想诏他回京相助?”

赵桓想到自已在继位之前多次出手暗杀赵云桦,不禁十分后悔。他心中有鬼,又如何敢诏赵云桦回京?当下脸色大变道:“朕与云王之前有过过节,只恐他不肯前来帮助。”

李纲道:“国难当头,云王身为皇家子嗣,岂有坐视不理之意?只要皇上拿出一点点诚意,云王定会不计前嫌,前来助你一臂之力。”

白时中却在一旁道:“金兵己经渡过了黄河,开封就快守不住了,远水难救近火,此刻诏云王回京,唯是己晚。”

李纲正义凛然,反驳道:“天下城池,那一座比京城更坚固、更安全?况且,这里是宗庙社稷所在,我们又怎能这样一弃了之呢?金兵来了,皇上就逃,这样能行吗?就算等不到云王,我们也应该坚守京城,等待各地的援兵。”

一提到宗庙社稷,白时中也无言以答,一时场面顿时僵住了。赵桓沉默不语,挥笔下书将赵云桦速诏回京勤王。

这时,内侍领京城所在陈良弼从内殿走到大殿,对赵桓奏报道:“京城楼橹完好的百无一二,加上城东樊家岗一带濠河浅窄,京城决难守护,愿皇上详议。”

听说京城并不坚固安全,赵桓立即下令李纲同陈良弼一起去落实了一下实际情况,而自已则和其他大臣在大殿中等候李纲的回报。

陈良弼所说确实属实,但李纲却有不同的见解。李纲回来之后对赵桓奏报楼橹确实并不完备,但城墙高大坚固,守护并无问题。因樊家岗一带是禁地不许开凿,所以此处濠河确实浅窄,但以精兵强弩守护,可以确保无虞。

见到李纲如此回复,赵桓也不知如何决策,再向大臣们有何妙计。一到关键的时刻,白时中等人只会嘿嘿做声,不出一词。

赵桓见无人说话,又问李纲道:“李爱卿有什么具体措施吗?”

李纲答道:“为今之计,唯有整饬军马,激励民心,以待勤王之师。”

赵桓左右为难,说道:“依李爱卿之意,现在又该由谁人带兵守城呢?”

李纲十分恼怒白时中一类只知逃跑保命的大臣,存心要他们出丑,于是建议道:“朝廷以高官厚禄养了这么多的大臣,就是要在危险的时候用他们力挽狂澜。白时中、李邦彦等人虽未必会打仗,但他们位高权重,抚驭将士抗敌,正是义不容辞。微臣一致认为,带领将士抵抗金兵,乃是白时中、李邦彦两位丞相的责任。”

李邦彦当场吓得脸无血色,急忙道:“请皇上三思,抗金的重责,理应由文滔武略的云王担当。”

白时中本来就怯懦,见李纲竟然举荐自己,吓得腿都软了,不由恼羞成怒,他气败急坏地道:“纯粹一派胡言,你李纲为何不自已统兵,难道是怕了吗?”

李纲见目的己经过到了,便慷慨应道:“皇上若不以臣为庸儒,让臣统兵,臣愿以死报效。”

总算有人强出头了,赵桓心中的一块大石才落在了地上。他立刻下令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全权指挥京城军队,保卫京城。如此一来,他又以为可以南逃了。

李纲见赵桓将保卫京城的重任交给了自已,心中非常高兴,还以为赵桓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要坚守京城,赶紧去布置城防,岂料城防刚刚布置完,就接到了赵桓准备出逃的消息。于是,李纲又跑回了皇宫,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