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瑕惊闻梁红玉母子被捕后,知道了事情已有变动,连忙再诏朱胜非前来商议。
苗傅的计策果然高明,一旦真的实施了,韩世忠即使不归顺苗傅,起码也会多了许多顾虑。可是苗傅不仅是个粗人,还是个笨蛋,如此高深的计策,竟被朱胜三言两语说得给放弃了。
朱胜非不愧是当朝宰相,老谋深算,他从李紫瑕口中得知苗傅的计策后,立即就意识到这个计策一旦实施了,就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李紫瑕兰心蕙质,当即明白了朱胜非的意思,急忙赶到了后院,将真相禀明了孟婵,然后以孟婵的名义找苗傅要人。
李紫瑕对苗傅道:“为确保杭州的安全,太后想召梁氏和韩亮,准备命他们去秀州安抚韩世忠的军队。”
这明明就是放虎归山之计,愚不可及的苗傅竟然没有看出来,还认为孟婵真的是为杭州的安全考虑,既然是孟婵下的旨意,他毫不考虑地将梁红玉和韩亮给放了。
见到了苗傅真的放人了,李紫瑕、朱胜非大喜过望,私下里对亲信说苗傅、刘正彦真是两个大笨蛋。
孟婵又再召梁红玉觐见,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并赏赐了她们母子很多财帛。李紫瑕与梁红玉彼此心照不宣,相视而笑。
临别时,孟婵拉着梁红玉的手一再嘱咐道:“国家艰难至此,韩太尉是第一个救驾的,叫他快点来。”
接了孟婵的旨意,梁红玉带着儿子急忙乘车出城。岂料在半路中遇到了苗翊,被他截住了过去路。
苗翊喝道:“你们是谁?要赶往何方?”
梁红玉连忙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行了一礼道:“妾是安国夫人,是奉太后的旨意出城的。”道完递上了孟婵的手谕。
苗翊见梁红玉貌美,一时片刻竟然没有听明白梁红玉说了些什么,邪念一起,不由自主地用手揉了揉自己的耳朵。
韩亮冷笑了几声,从梁红玉的手中接过了手谕,递给了苗翊。看到了手谕,苗翊才不敢阻拦,连忙摆手让她们出城。
梁红玉见他色迷心窍,一看就知道事情不妙,幸而有孟婵的手谕,她们母子才能够脱身。当下再也不敢耽搁,赶紧驱车便走。
马不停蹄,急驰了一夜,梁红玉和韩亮终于在秀州见到了韩世忠。
次日,苗傅派人送来了封韩世忠为定国军使的诏书。夫人和儿子都在身边,韩世忠再无顾虑,更何况他早就接到了赵构的“圣旨”,所以他一心只要除掉逆贼,根本就不接受苗傅的晋封。
韩世忠对来使道:“我只知道有建炎,不知有其他,只有太后下诏封睿圣皇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我才不进兵。”
仿钦宗赵桓故事,请孟婵封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是赵云桦、张浚与韩世忠等为了应付当前局势,想出的一个万全之策,此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目的就是先让赵构掌握兵权,为了更进一步恢复帝位做好准备。
韩世忠为了表勤王之心,立即斩杀了来使,焚烧了册封他的诏书,随来使而来的随从当即吓得魄散魂飞,幸而韩世忠并不赶尽杀绝,下令他们回杭复命,随从们如获救命符,纷纷抱头窜鼠而回。
苗傅也差人给张俊送来了封其为武宁军节度使的诏书。张俊同样没有接受苗傅的晋封,但他并没有杀来使,而是将来使送进了大牢,苗傅的离间计完全失败了。
吕颐浩奉率赵云桦之令,率兵前来平江接应,赵云桦收到消息之后,连忙叫张浚乘船去迎接。
张浚乘船到半路时,遇到了一只小船,上面有邮筒。打开邮筒,里面有贬张浚到郴州安置的诏令,不想在中途中竟然被张浚截获了。
张浚见到诏书,怕影响士气,就慌忙对亲信随从们道:“朝廷命我去杭州,七日后启程。”然后乘船继续前行。
到了吕颐浩的军中,两人相见,感慨万分,相互对望了一下,都流下了滚滚热泪。
张浚道:“皇上待我辈甚厚,今日唯以一死报国。我每日都盼枢密至,以为盟主。”
吕颐浩答道:“侍郎但放宽心,即使勤王失败,也不过就是灭族,有何惧哉!我颐浩曾谏开边之失,差点死于宦官之手。接手漕运,几乎被困在边鄙之地。最近仓皇南渡,又险些全家丧命。如今是为社稷而死,岂不快哉!”
吕颐浩言词豪迈,深深打动了张浚。因贬职诏令所带来的种种不快也一扫而光。
张浚希望吕颐浩也能支持自己和韩世忠等人商议的计策,于是就道:“圣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睿圣皇帝的旨意,妄自勤王,总有不妥之处。我有一策,睿圣皇帝曾被渊圣皇帝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