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重新起用曲端的想法又再次发生了变化,他在众人的请愿中突然惊醒了过来,见到曲端如此深得民心,对自己的仕途潜在着极大的威胁,因此他不仅没有顺应民心为曲端复职,反而动了要除掉曲端的念头。
恰巧此时曲端的心腹张中彦和赵彬投降了金国,于是张浚便利用此事大作文章,借口两人降金的事与曲端有关,无缘无故地将曲端关进了恭州的大牢。
有一个名叫康随的宋将在曲端的营中当过差,因为触犯了军法,曾经被曲端罚了一百皮鞭,康随对此事一直怀恨在心,很想伺机报复曲端,却找不到适当的机会。
张浚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为高兴,立即下令康随升职,主审有通敌卖国之嫌的曲端一案。张浚此举无疑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曲端刚刚被送进大牢之时,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误会,终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自己不会性命之忧。当他得知此案由康随主审之后,立即明白这其实是张浚所设下的阴谋,他明确地知道自已因得罪了张浚,将命不久矣。
曲端不禁泪如雨下,不甘心地对上天狂呼道:“苍天无眼!”
只因赵云桦远在宜兴,曲端申诉无门,康随为了报鞭子之仇,充当了刽子手,其实此案不必再审,康随随即下令狱卒将曲端用绳子捆好,然后堵上了嘴,把曲端放在火上,用火烤炙,将曲端活生生地烤死了。
曲端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蜀中的士庶军民无不为他扼腕惋惜,非常痛恨张浚妒才贤能,无端杀人,借机公报私仇。
赵云桦在宜兴得知曲端的死讯后,大为悲痛,同时也看清楚了张浚的庐山真面目,知道他妒忌贤能,并无容人之量,自此之后,他渐渐与张浚疏远了,一心一意地投入抗金的队伍之中,与岳飞一起在宜兴并肩作战。
自从南逃计划失败之后,吴乞买龙颜大怒,防止赵云桦再次前来营救徽、钦二帝,下旨将二帝和百官迁往到更加边远的韩州囚禁。
吴乞买很看重巧舌如簧的秦桧,并未让秦桧随二帝一起迁徙,而是将秦桧赐给了左监军挞懒。挞懒十分敬重秦桧宁死也要反对立张邦昌的气节,任命秦桧为军中执事。
十月,挞懒率军进攻山阳,秦桧以金军执事的身份同行,其妻王丽薇和书僮小奴,婢女兴儿一起随往,不久便来到了燕京。挞懒沿途见金国牧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心中顿起了厌战之念,也与秦桧意见一致,认为议和息兵才是治国之策。
秦桧道:“如果王爷能稳定局势,议和必能达成。”
挞懒道:“秦大人有何良策?”
秦桧道:“臣愿回国后代王爷上书朝廷议和。”
金军进攻楚州之时,秦桧等一行人住在了城外的孙村。秦桧趁兀术带兵出去应战之时,乘机密约船夫孙静,以催办粮草为名,载着全家进入了涟水军境内,在丁家寨附近被巡逻的宋军所捉住。
秦桧见这些人全是宋军,不由心中暗喜,说道:“本官乃是御史中丞秦桧,请各位官爷放行。”
这些乡兵见识短浅,根本不知道朝廷中事,却认为他是金国派来的奸细,并动手要取他们全家的性命。
秦桧见说不通,急忙问道:“你们当中有秀才吗?是秀才就会知道我的名字。”
众乡兵见秦桧不像胡言乱语,也怕杀错了人会给他们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只因水寨自领丁祀不在,他们就将卖酒的秀才王安道找来,问王安道是否认识秦桧。
王安道本来也不知道秦桧的名号,但他在乡人面前一向自吹自擂,以见识多广而自居,又怎会在这些乡兵的面前自曝其短?他见到秦桧后,假装相识,躬身长揖道:“中丞辛苦了。”他这么一说,既给是自己的面子,也同时解了秦桧的围。
乡兵们以为他们是老相识,便信以为真,这才放过了秦桧全家的性命。
十一月初,水寨首领丁祀和秀才王安道命人准备好海船,将秦桧一家从水路送走,让他们乘船渡海回返了临安。